毅,全都上奏劝谏过他,要他下令修建一处汉王行宫居住。
大汉确实很穷,财政几乎全部要用在军队和民政上面,但这也不能让堂堂汉王,大汉的君父尴尬屈居在旧时的大将军府里。
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聂宇当然知道这些人说这话,应该大多都是出于公心,但他同样也有自己的考量。
最直白的道理,不说什么损耗民力的问题,就说在荆州一旦修建了大汉行宫,势必会让大汉掀起一阵不良风气。
所谓上行下效,自己这汉王若是都带头享受,那手底下的官员必定会有人扛不住诱惑,而迅速腐化,甚至失去进取心,觉得大汉就这么割据一方也不错。
凭什么汉王都能建王宫享受,他们这些下面的官员就不行?
而且,就从实际角度来说,当年的三藩之乱,吴三桂之所以最终困死在了西南,不就是因为这家伙自己失去进取心,想着临死前能过把皇帝瘾。
连吴三桂都这么想了,手下那些跟他一起反清的文武,自然也是上行下效,跟着腐化堕落。
其中最为离谱的,吴三桂给孙子吴世蕃找的政治联姻,仗着女婿是“吴周”皇帝,居然软禁吴世蕃,不许吴世蕃去衡阳登基,反而扬言应该死守云南,割据一方,也不失为又一个“夜郎王国”。
聂宇也怕出这种状况,这种打天下的初期,既不缺想做开国功臣的野心家,也不缺想要躺平享受的蠢货。
之前伪清来议和,可是就诈出了不少赞成议和的投降派。
聂宇没去处罚这些人,只是一律驳回后,给记下了小本本。
若这些人安分做事,那当然没事,堂堂汉王,这点气度还是有的。
可要是贪污犯事……
聂宇想了想,又拿出已经批阅过的户部财政报表,提笔加了朱批:“户部改革简章:今后户部财政赋税,可分内库、外库,外库为国家,内库为君主……”
内容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基本都是照抄明清两朝的内外库规矩。
聂宇已经称王,算是开了历史倒车,那就必须把这屁股给提前擦干净了。不能等自己死后,还让自己的后人一通乱来,把他好不容易改革出来的成果,全都毁于一旦。
这第一步,就是正式厘定国家财政的分配细则。
明朝就是很好的现实参考例子,明太祖朱元璋当年为了防止后世子孙乱花钱,损耗国力,严格区分了国库和内帑,国库只负责国家大事,而内帑仅为皇帝私人用度,二者互不干涉。
比如,明朝皇帝的大婚与殡葬,虽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