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依的孤寡女子,朱熹虽然赞成对方守节,但同样也不反对其改嫁新夫。因为朱熹是圣人,但圣人也是人,知道百姓疾苦,连温饱都难以解决,何苦强求人家硬撑守节呢?”
陈蕙兰已经听得目瞪口呆,过了片刻才忽然抿嘴轻笑:“大王懂得真多,臣妾还当真不知道这些事情。”
聂宇跟着一笑,笑过又摇头:“懂得多也没用,孤能让王后相信,却不能让满朝文武信服,也不能让我大汉子民信服。”
话都烘托到这了,陈蕙兰很快意会了自家丈夫的意思,说道:“大王需要臣妾做些什么?”
聂宇拿出一部《女诚》,笑着说道:“孤需要王后在《女诫》中润色加上几条,孤是汉王,这大汉的国主,那王后便是大汉国母。国母亲笔题写《女诫》就不再是单纯的律法强令,而是国母在为大汉的百姓妇女表率。”
说白了,聂宇可以强行下令改新律,但改完之后大汉的百姓读书人很有可能不买账。
不要以为皇帝君王的权力,真的就能大如天了,可以一言而定天下事。这天下也有很多事,皇帝下旨和军队杀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伪清刚窃据中原神器,曾经也下过命令,不许民间女子裹足。
是不是很惊讶?
伪清居然还能办好事?
这倒不是伪清自己要办,他们本来也无所谓,直到后来裹足的女子太多,已经影响到了农业生产。最离谱的是,许多满清贵族觉得自己已经入主中原,是人上人了,自然也该学一学人上人的礼仪,那就是裹小脚。
这可把满清贵族整傻了,连忙禁止全国百姓裹足,你们汉人自己裹足就算了,还带着他们满洲贵族裹足?
然后……
不出意外,没有成功,禁止裹足和留辫不留头一样,全都遭到了百姓民间的激烈反抗。
甚至一些脑回路清奇的,干脆把裹小脚给绑定了民族大义上,认为男儿留不住头发,但女儿能留住小脚,那就是男儿降清,女儿没有降清。
精神胜利法了属于是!
聂宇吸取伪清的教训,知道这件事上强行立法严令,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为百姓已经形成了心理习惯,大汉唯一的优势就只是大汉不是伪清异族,让百姓没有所谓男降女不降的理由。
聂宇这个汉王也不亲自来,他写《女诫》的话也没用,反而会让百姓和读书人产生逆反心理。那就只能让王后亲自去做了,王后为大
汉国母,有着母仪大汉天下的责任,所以办这件事名正言顺,就连读书人也说不出半句不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