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办大学士,应该推选几人?”
“一个人是不是有些不够?”
朱由检也不知道应该设几人,但他对魏忠贤滥封官爵印象很深,不愿在官职上轻易松口,说道:
“协办大学士虽然不是正式大学士,却带着大学士三字。”
“不能设得太多,让人以为大学士不尊贵。”
“各种称呼的大学士加起来,不应超过十人。”
设下一个限制,避免官职泛滥。
韩爌想想皇帝对东林党的态度,手上暂时也没有更多的协办大学士人选。
答应了这个限制,确定大学士相加不超过十人。
如今内阁有八位正式大学士,协办大学士自然只能增设一人。
——
按照和皇帝商议的结果写了奏疏,这件事很快惹得朝堂物议。
按照以前的惯例,内阁通常有四到六人。有时甚至是独相,只有区区一人。
当前八位大学士的内阁,已经极为罕见。也就泰昌和天启初年朝堂混乱时,能有这么多阁臣。局势稳定之后,很快就会削减。
没想到当今皇帝登极四年,还要增加阁臣。
一些臣子,对此不免有些非议,甚至攻击韩爌等阁臣无能,没能力辅佐皇帝。
但是也有些人心中暗喜,觉得看到了成为大学士的机会——
在当今皇帝推行任期制、把阁臣的任期定为三年一届后,大明的内阁可谓前所未有的稳定,不复天启年间的混乱。
这对朝廷施政自然是好事,很多官员可以放心施政,不用再担心突然被调离。
但是坏的地方也在于此,那就是朝廷的官员变化太少,很多人少了升迁机会。
尤其是那些想当大学士的,想升迁也没有位置,而且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根本弹劾不下阁臣。
以前他们只觉得此生无望大学士,现在皇帝确定大学士最多有九人后,很多人的心思就活泛起来了,觉得有自己的机会。
礼部尚书成基命就不说了,他本来就是大学士的第一候选人,在韩爌的支持下成为协办大学士,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礼部左侍郎钱象坤、右侍郎李标、添注右侍郎钱谦益等,也觉得将来有机会成为协办大学士,并且成为了会推的候选人。
光禄寺卿钱士升、鸿胪寺卿钱龙锡、刑部右侍郎吴宗达……这些翰林院出身的官员,同样觉得有成为协办大学士的机会。
就连都察院佥都御史周延儒,都认为未尝没有机会。他毕竟是万历四十一年状元,在朝廷颇有资历。担任的佥都御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