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得上大臣,在内阁还有温体仁做奥援。
他在得知协办大学士的事情后,便来到温体仁府上,谄笑道:
“温公,小弟做过少詹事,现在又担任佥都御史,资历应该说是够了,在以前有成为大学士的机会。”
“现在这协办大学士只是协办,没有正式的大学士严格。”
“朝廷会推的时候,是不是有些机会?”
意图在温体仁的帮助下,被推为协办大学士。
温体仁瞥了他一眼,心中很是不屑,面上却极为和蔼地劝慰道:
“想当大学士至少是侍郎,协办大学士同样如此。”
“你现在担任的佥都御史,现在还差一些。”
“等几年升了官职,把握会更大些。”
这番话明显不是周延儒想听的,他面上有些急切道:
“温公,你们就这样任由东林党壮大吗?”
“杨公那边,难道没有说法?”
温体仁因为入阁的事情恶了东林,在内阁经常和阉党残余杨景辰站在一起。朝堂上通常把两人视为一派,周延儒也是如此看待。
在他想来,杨景辰和温体仁,一定是不会让东林党轻易得逞的。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协办大学士的设置,本就是一次交易。
温体仁作为阁臣消息很灵通,向周延儒仔细解释道:
“这次增设协办大学士,是因为李次辅身体不好,马上就要退了。”
“杨公正是要担任次辅的时候,还要主持会试。”
“你说这个时候,他会不会节外生枝、为你的事情火中取栗?”
周延儒“啊”了一声,显然没料到还有如此内情。
难怪韩爌突然奏请设置协办大学士,得到皇帝批准。
如此一来,事情就明晰了。韩爌用协办大学士增加在内阁的人手,杨景辰则得到了更大的实惠——
他今后不但会成为次辅,还能通过会试,招揽一批党羽。
普通的进士杨景辰或许看不上,等他们崭露头角的时候,杨景辰说不定早已离任。
但是这一科的会试却有些不同,里面有张溥这位早就简在帝心的人。
一旦张溥登第,很可能被皇帝任命为起居注、成为皇帝近臣。他对皇帝的影响,也远非寻常近臣可比。
就算是杨景辰这样的大学士,对张溥也会非常重视。能用师徒关系拉拢,他定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所以协办大学士的事情上,杨景辰是不会和韩爌争夺的。他现在需要的是稳定,接替李国普主持会试。
周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