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啃书客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657章 魏大勋的“华芯”之行!!!

第657章 魏大勋的“华芯”之行!!!(2 / 7)

年,美利坚摩托罗拉公司提出,准备在津港投资122亿元人民币,建设一座当时夏国最先进的8英寸晶圆厂(mos-17)。

凭借这个条件,摩托罗拉成为2新千年前,唯一获得夏国政府特许,独资设立手机厂的企业,而且是唯一拿到gsm和cdma,两张手机生产许可证,及内销许可证的外国企业。

摩托罗拉因此在夏国大赚特赚,占领了超过半数手机市场,光是今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两百亿元。

到了今年,国际上的少数导体巨头已经纷纷开始建设12英寸晶圆厂了。

这是最新的工艺技术,各巨头都是千防万防的。

半导体的重要性不复多言。

今年,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合并,组建信息产业部,邀请海外华人专家,参与讨论制定产业指导政策。

t省世大半导体老板张宇京赴京考察。

有关部门曾考虑聘请张宇京出任总经理,但结果未如愿。

直到两年后,世大半导体被台积电并购后,张宇京便决定投资国内。

在沪海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张宇京才创办了中芯国际,一期投资14.76亿美元,其中沪海国有银行提供了12亿美元贷款。

有了这笔贷款,中芯国际在沪海张江,才建成第一座8英寸晶圆厂,采用0.25微米工艺,设计月产能5万片。

也就是在去年,由燕京市政府,计划由“京西电子集团”出面,与美利坚aos(万代半导体),合资组建华夏半导体,投入13.35亿美元,建设8英寸晶圆厂。

可想而知,民间想创办半导体企业的困难,不仅要有钱,还得有技术,要走人才,要有政策支持。

令人深思的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华芯”,不仅需要筹措动辄百亿的建厂资金,更要面临西方严密的技术封锁。

他们究竟如何突破重重壁垒,获取国际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的?

再说说“三星半导体”可不是无名之辈,它可是当今dram领域里的霸主。

1984年,三星半导体建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存储器工厂,批量生产64kdram。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韩国企业,会变成日后的行业“巨无霸”。

话说,从1980年代至今,dram产业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发展。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二十年,那就是——“腥风血雨”。

原因很简单,dram半导体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周期性规律。

行业人士曾经总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