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
郑代表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调整资源分配,优先保障联盟防御体系建设与内部肃清,但保留“星语站”的基本运行和小刘的核心团队,维持对星海信号的最低限度监控。
“我们不能放弃未来的可能性,但必须首先确保拥有未来。”他如是说。
一种焦灼而务实的气氛在联盟内弥漫。
星海的梦想被暂时搁置,生存的本能再次占据上风。
就在联盟将主要精力转向应对迫在眉睫的威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以一种谁也未预料到的方式悄然降临。
它不是来自深邃的星空,而是来自废土本身。
一支风尘仆仆、人数仅有五人的小型队伍,历经千辛万苦,穿越了“潜影会”与匪帮活动的危险区域,抵达了“新芽”聚落的外围警戒线。
他们自称来自遥远的西方,一个位于巨大裂谷边缘、名为“聆风崖”的小型观测站。
带领他们的是一位名叫埃兹拉的老人,他衣衫褴褛,眼神却如同鹰隼般锐利,身上带着各种自制的气象和地质观测仪器。
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并非通过“理念感应信标”而来,而是在进行常规的天文观测时,捕捉到了“新芽”之前向星海发送那道“有限回应”信号时,所产生的、极其微弱的、泄露到地球外逸层的能量余波!
“我们……我们捕捉到了那道‘光’!”埃兹拉老人见到小刘和郑代表时,激动得声音颤抖,“虽然无法解读其内容,但那能量的结构……稳定、和谐、充满秩序感,与废土上常见的混乱能量截然不同!我们循着能量衰减的轨迹和大致方向,一路找了过来!”
这个消息让所有知情人目瞪口呆。
他们向星海投出的石子,没有引来外星回音,却意外地吸引来了地球上另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聆风崖”观测站的历史比“摇篮”更为悠久,其成员大多是旧时代天文、物理领域学者的后裔,他们世代坚守在那片荒凉的裂谷边缘。
凭借着残存的设备和坚定的信念,持续观测着星空,记录着数据,从未放弃对宇宙的探索和对文明复兴的希望。
埃兹拉团队带来的,不仅是他们忠诚地记录了数十年的、关于太阳系及邻近星域的天文数据(这些数据对“星图解析项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巨大共鸣。
他们证明了,在废土的绝望中,依然有人类在坚守着知识的火种,仰望着同一片星空。
他们的到来,仿佛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因星海沉默和外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