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那个偏远的河谷。
艾琳娜博士分析后认为,“观察者”似乎在重点评估“新芽”所展现出的“文明韧性”指标——包括应对逆境的适应性、技术应用的创造性、社会结构的包容性,以及最重要的,那种源自个体内心驱动、而非外部强制的集体意志。
一天夜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异象。
并非“黑船”的降临,而是一种奇特的、如同极光般绚烂却无声的能量涡流。
这涡流持续了约十分钟,期间,“新芽”聚落内所有依靠“秩序共鸣”运行的设备都出现了短暂的性能提升,居民们也感到一种莫名的身心舒畅和思维清晰。
艾琳娜博士随后发来紧急通讯,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震惊:
“‘观察者’……刚刚向‘新芽’区域进行了一次定向的、低强度的‘信息投送’!虽然内容无法完全破译,但其能量签名与古老的‘认可印记’高度相似!这在档案馆的记录中是极其罕见的!”
几乎在同一时间,“摇篮”基地的传感器也捕捉到了这次异常能量活动,但其性质却截然不同——那更像是一次严厉的“扫描”和“标记”,带着一种冰冷的审视意味。
“观察者”的评判,似乎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
它们认可了“新芽”所代表的道路潜力,将其标记为“具有观察价值的文明变量”;
而对于走向封闭和僵化的“摇篮”,则似乎亮起了代表“停滞风险”或“偏离预期”的黄牌。
这道无形的分水岭,并未立即改变现实的力量对比。
“黑船”依旧威胁着“摇篮”,“新芽”依然弱小。但命运的指针,已经悄然偏转。
废土的未来,似乎更加青睐那在荒野中倔强生长的“新芽”,而那固守于钢铁堡垒中的“摇篮”,则必须面对内部僵化与外部侵蚀的双重危机,方能寻得一线生机。
文明的实验,进入了新的阶段。
“观察者”那无声的评判,如同一种无形的压力,渗透进“摇篮”基地的每一寸钢铁缝隙。
虽然没有直接的攻击,但那种被标记为“停滞风险”的冰冷感,让本就高度紧张的基地氛围更加凝重。
“屠夫”对档案馆关于“观察者”评判的通报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软弱者的臆想。
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抗“黑船”日益增强的“平滑化”侵蚀上。
南部防线的能量护盾被提升至最大功率,几乎耗尽了基地的非必要能源储备,导致内部照明昏暗,供暖不足,居民生活条件急剧恶化。
士兵们轮班驻守在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