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变得愈发不稳定,对方不断催促“摇篮”分享更多关于对抗“共生体”的技术细节,语气日渐强硬。
“摇篮”仿佛一艘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船,外部是不断逼近的风暴,内部则是船员之间愈演愈烈的方向之争。
是孤注一掷地打造一把可能伤己也可能杀敌的“精神之矛”,还是继续加固看似可靠却可能最终被浪潮吞噬的“钢铁之盾”?
抉择的压力,如同不断上涨的水位,考验着这艘船上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意志。
艾琳娜博士关于“意识反冲”的报告,非但未能弥合“摇篮”内部的裂痕,反而像一道强烈的催化剂,加速了本就岌岌可危的平衡走向崩解。希望与恐惧,如同光与影,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被扭曲放大,将基地推向了一场无可避免的内部风暴。
“星火派”在短暂的振奋后,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他们看到了通往胜利的可能路径,但这路径却布满了荆棘,且被“基石派”视为畏途。
小刘团队夜以继日地优化着“引导信号”的算法,试图找出能够产生更强“反冲”效应的频率组合,并开始秘密设计大功率信号发射装置的蓝图。
但他们的一切努力,都因资源限制和内部的掣肘而进展缓慢。
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对“基石派”“短视”的愤懑,在“星火派”内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