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信号’广播系统!如果能找到‘黑船’的核心频率,我们甚至可能实现远程精准打击!”
这个宏伟的蓝图让许多理想主义者心潮澎湃。
他们开始讨论如何升级能源塔以提供足够能量,如何设计覆盖范围更广的信号天线阵列,甚至憧憬着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唤醒所有被奴役者来瓦解“共生体”的根基。
然而,“基石派”的反应则复杂得多,甚至带着更深的警惕。
“屠夫”在仔细阅读了报告后,并未否认其价值,但他看到了更多潜在的危险。
“大规模意识干扰?远程精神攻击?”他敲着桌子,语气阴沉,“你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力量如果失控,或者被错误使用,会是什么后果?今天能用来对付‘共生体’,明天是不是就能用来清洗内部的不同意见者?这比任何实体武器都可怕!”
他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一些“基石派”的成员私下里开始散布言论,称“星火派”正在研究一种能够控制人心的恐怖武器,其危险性甚至超过了“共生体”。
这种言论在部分对技术感到陌生和恐惧的居民中引起了一定的恐慌。
更现实的问题是,研发和部署大规模“引导信号”系统,需要耗费海量的资源和能源,这必然严重挤占军事建设的份额。
“屠夫”派坚决反对因此削弱防御力量,他们认为,在“引导信号”真正被证明能对付“黑船”主力之前,绝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郑代表再次陷入了两难。
艾琳娜的报告指明了潜在的战略方向,但实现路径充满未知和风险,且加剧了内部对立。
他试图推动一个折中方案:
成立一个专项小组,由两派人员共同参与,在保障基本防御的前提下,对大范围“引导信号”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技术储备。
但这个看似平衡的方案,却未能满足任何一方。
“星火派”认为进度太慢,贻误战机;“基石派”则认为这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原则性让步。
基地内部的裂隙,因这新的可能性而进一步加深。
信任的缺失使得合作举步维艰。
资源分配的争论、人员调动的摩擦、甚至是一些技术细节的讨论,都带上了派系斗争的阴影。
与此同时,外部威胁并未因内部的争论而有丝毫减缓。“黑船”在稳固了对南部集市区域的掌控后,其先遣队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开始更有针对性地侦察“摇篮”的南部防线。
与“铁砧团”的临时合作也因对方内部压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