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间,李景隆眼中尽是敬佩与难以置信。
“不仅如此,”
朱棣接过话:“他深谙人情世故,方才交谈,言语得体,既不卑不亢,又礼数周全,没有任何失礼之处。”
“本王历经诸多战事,也算阅人无数,可像朱应这般年纪,便能有如此成熟心智与处世能力的,当真是头一回遇见。”
朱棣浮现出一丝赞赏,可是在这赞赏之下,隐隐又透着些复杂难辨的情绪。
当然!
在朱棣的内心深处,哪怕他无比清楚自己的大侄儿朱雄英已然离世,可就在方才,朱应那双神似朱雄英的眼睛,仍让朱棣心底猛地一惊。
朱棣太明白了,如果朱雄英尚在人世,那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
朱雄英作为嫡长孙,深受父皇宠爱,若他在世,皇位的传承便如铁铸一般,轮不到旁人置喙。
自己心中那对皇位的觊觎野心也永远无法实现。
“幸好,不是雄英啊!”
想到此处,朱棣轻轻叹了口气,微微抬起头,思绪万千。
此时!
大宁边军驻地。
朱应麾下的两万将士们正在忙碌着。
厚重的营帐在他们手中被轻松抬起,整齐地排列在指定位置。
还有将士们搬运着各类辎重物资,金属器械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们动作麻利,对于安营扎寨这类任务早已驾轻就熟。
“张将军。”
朱应转身看向张玉,神色间透着几分关切:“此番主将已然确定,不知统兵的大将军是何人?”
“听王爷所言,”张玉表情严肃,开口说道:“此番我大明出动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
“与昔日攻伐辽东时的布局相似,一位大将军总领全军,两位主将各自率领一路大军。”
“大将军由当今皇上亲自钦点,乃是武定侯郭英。”
“第一路主将为永昌侯蓝玉,副将是常茂,第二路主将则是燕王殿下,副将为曹国公李景隆。”
“原来如此。”
朱应微微点头,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如此布局之下。
的确是最为稳妥之举。
大将军的存在同样也是节制两个主将。
“此番北伐,朝廷决心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平定北元。”
“最大的战果目标,便是将北元彻底击垮,使其再无进犯我大明边疆的能力。”
“正因如此,才调动了如此庞大的兵力,召集了众多善战的将领与精锐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