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显就有个非常先进的技术在面前,他们哪儿愿意出什么意外。
他们很清楚,高总工首选京钢厂,无外三个原因——熟悉、近便、他们手上有现成的转炉。至于什么部里的意思这种对别人也许有效的原因,在高总工这儿那是屁用没有,部里就一个意思,你们看看高振东同志是什么意思?
可是这三个原因可都不太保险,尤其是面对高振东的时候,并不保险。
所以京钢厂的同志们,是好不容易才压住了心里的冲动,暂时不动今天一天收获的知识。
可是现在高振东主动说出来了,那就没事儿了,高总工不愧是搞技术的,对同样是搞技术的同志心里想什么,那可是太了解了。
“这……”虽然心里高兴,可是三辞三让还是要搞一下的。
高振东摆摆手:“不用说了,就这么定了!我们去食堂吃个饭吧。”
郑良枢也是同样的发出了邀请。
范厂长连连摇手:“不了不了!中午已经很让你们这边破费了,我们就不吃了!再说了,高总工您应该也知道,我们现在哪儿有闲心吃饭啊,你看看同志们……”
高振东转头看了一眼京钢厂的同志,哑然失笑。
一个个的,眼里都是跃跃欲试的光,每人都把手里的笔记本攥得紧紧的,仿佛那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行吧,那我就不留了,要不然啊,再留恐怕要留成仇人了,哈哈哈。”现在粮食副食都已经开始缓解,吃不吃一顿饭,倒也的确不是很大的事情。
范厂长笑道:“高总工你有所不知,我们的第二台转炉正在成型,同志们都急着把今天学到的东西往上弄呢,我看他们呐,想法都一样,能弄上去的都弄上去,急得很。”
哪怕200炉的炉龄,也足够京钢厂开始建设第二座了,而这第二座的进度明显比第一台要快,复制又不是新研。
虽然有些技术在这第二台上实现需要一些时间,比如自动控制,但是有的技术却是缓不得了——比如炉衬,按照旧的那套搞上去了可就麻烦。
说完,京钢厂的同志对着高振东和郑良枢又是一阵感谢,然后就像火烧屁股一样,一溜烟就跑了。
回到京钢厂,这些同志们纷纷开始冲向自己的办公室,招呼自己手下的同志们。
“通知64-2炉安装那边,安装暂停!等待我们的下一步通知。”
“快快快,通知耐火材料厂那边,马上按照这个工艺给我生产足够数量出来!”
“把上次三轧厂的同志们过来支援的时候住的地方收拾收拾,打扫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