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啃书客 > 鉴宝人生 > 第一千零一百零五章 赵学义的运气

第一千零一百零五章 赵学义的运气(6 / 6)

东周列国文字的散漫变体,而完全由线条组成。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甚至已相当注重章法布局。各篇字字独立,但又注意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偃仰有序,向背和谐。

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

石鼓于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五代战乱,石鼓散于民间,至宋代几经周折,终又收齐。现在这些石鼓被保存在故宫。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了,既然石鼓现在故宫,那拓片又有什么珍贵的?如果上面的刻字全都清晰的保存,那么拓片的价值当然有限,但目前其字已多已经被磨灭了,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在这种情况下,拓片就拥有了研究的价值。

而石鼓文的拓本,唐代就有,但没有流传下来。宋安国所藏石鼓宋拓本,被民国秦文锦售给了岛国人。此外,社会上所流传的早期拓本有北宋的《先锋》、《中权》、《后劲》三种,其中天一阁藏北宋拓存四百二十二字本为最。然原拓己失,现只能见到郭沫若30年代在岛国收集的此三种拓本的照片……

ps:感谢“浪哩个儿踉”投的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