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倒水的工作。
第一种进炉的是早以准备好的铜粉,刘苛一言不发,走到控制总台前,把电炉内的温度设定在1084度。
因为铜的溶点就是1084度。
当刘苛设置完毕后,启动...刘林看着显示器上的不停跳动上升的数字,随着温度慢慢的升高,整个车间散发出庞大的热量。
刘林都忍不住的往后退了十多米远,朱燕清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一个火山爆发的世界。
经过半小时后,电炉内的温度达到1084度,铜慢慢的变成液态。十分钟后铜粉全部变成液体,温度再次被刘苛调升至1248度。
1248-1538-1668
两小时后整个电炉内原料都溶化成混合液体。
之后除杂质,渗碳让合金获得更高的硬度,和耐磨度,最后还要......
三小时后,当刘苛拿着一块平方,黑不溜秋的金属板走到刘林面前:“老板这是一号配方的样品,王加明经理已经拿了样品去检测了,大概要半小时才能有结果!”
刘要接过这块黑兮兮的样品,重量大概5千克,随手拿起一根钢管,轻轻的敲击几下这块样品,反震的力量把刘林两手震得有些发麻。
“这样看不出什么来,走,我们先回办公室,等王加明经理的性能报告!”
半小时后,王加明,拿着一份性能报告,走过办公室。
“老板,这是性能报告!你看看!”说完把文件交给刘林。
刘林接过资料,翻开慢慢看了起来,抗拉强度1480mp,屈服强度650pa,抗压强度950c屈服强度,抗压强度,达到要求,甚至超出,不过抗拉强度才1480mp,还差120,配方设计性能抗拉强度是1750mp的。
所有进程,操作都是按照设计流程来的,刘林看完把检测报告递给左边的刘苛:“你看看,抗拉性能差了点,少了120mp,你是指挥都,看看哪里出问题了!”
刘苛并没有发表意见,接过检测报告,翻开慢慢看了起来了,其实这份报告也没多少,就两页纸,刘苛几眼就看完了。
最后等黄海把检测报告看完后。
“应该是杂质力度不够!”
“刘工,如果是除杂质力度不够,那现在的力度已经是我们公司最大的了,力度怎么提得上去。”王加明反问道。
“我觉得应该不是!”黄海摇了摇头道:“或许会跟杂质有一定的关系,不过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渗碳的时候没把握好,时间过短了,还没有完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