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而走,传的倒挺快。
富安县内穆家,
两进的宅子内,十几年过去穆宝柱头上已经生了白发。
小老头背着手急急走到儿子书房道:
“将咱们家存的山药都给老子拿出来装车!”
穆宝柱的儿子此时已经考上秀才,他们家也算是改换文凭,成了读书人家了。
“爹,这是为何?”
小老头挺着急,促着眉头道:
“我还能干什么?我要给李大人送去!”
“李大人?”
“可不就是李大人,听说他在边城那边被匈奴人围城,城中都没有吃的了,咱家正好有山药,我给李大人送去!”
穆念家二十多岁的,有些无语的看着他爹道:
“爹,你这是听谁说的?咱们这里离边城又远,要不这样,我去县衙问问,若此事是真的我们再,”
“老子不管真不真,老子就要给李大人送粮,赶紧给老子安排将往年存货装车,就连地里最新的都挖出来一起!”
他儿子还想挣扎一番,不想穆宝柱上来倔脾气了,非要让装车不可,无法穆家今年的山药只能不卖了,通通装车开始准备往边境送。
“爹,人家李大人未必能差这点粮,他们在边境打仗,朝廷自然会给他们出粮的!”
“朝廷是朝廷的,我出的是我出的。
你可不知道,咱们当初要是没有李大人,咱们都要饿死啊!
咱们家要是没有李大人,哪里来的你现在这好日子。
咱做人不能忘了本,不能忘了恩!”
小老头说完,不仅送山药还在还开始买粮。
“出粮就出粮,你要给我拿钱,你就是看不起我!当初咱这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就你穆宝柱了不得了,你上县志了,你得瑟起来了。
我告诉你老穆,你要是给我银子,当然是交情就没了。
李大人没粮吃,我给出粮不是应该的吗?
就你出山药就行,我出粮就不行了,赶紧把你的银子给收回去,你可别埋汰我,咱也是知道感恩的人!”
富安县县衙内,师爷对富安县令道:
“大人这富安县的百姓都疯了!一个个的都要往边境送粮呢!”
富安县令闻言噌的一声,从椅子上坐起来,随后又坐下,问:
“秋收的税收可都收够了?”
“这个,倒是收够了!”
“既然受够了,那就不管,他们爱怎么样怎么样!”
不仅是他们,临海县临河府的百姓也都在收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