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其外孙女孟氏,就在官家身边,被封为延长县君。
深得太皇太后与皇太后的喜爱,太皇太后更是爱之,视若己出。
未来,孟氏即使不能封后,一个贵妃的名位是跑不掉的。
如此,王家也就成为了外戚。
但不要紧,因为就算如今的那些关系户,会成为第二个王家。
那也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人早死了。
于是,文彦博、张方平、冯京与苏颂都开始在心中猜测着可能被官家提出来要提拔的人。
“燕家兄弟?”
“还是皇太妃家的人?”
“仰或者……程颐?”
恩,因为赵煦一直在有意保护程颐。
加上,赵煦曾御笔给程颐之兄程颢题神道碑,赐曰:明道先生。
所以,朝野上下现在一致公认——程颐这个没有功名的教书先生是关系户!
换而言之,朱程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现在在士林眼中,是‘幸进之人’。
也多亏了程颐为人素来刚直,才没有被人称作‘幸进小人’。
顺便说一句,现在和程颐一起被人们认为是‘幸进之人’的家伙的名字叫沈括。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赵煦却是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微笑着道:“诸位元老髃臣,如此忠心于朕,朕实欣慰。”
“不瞒太师……”赵煦看向文彦博:“朕心中一直在想着,是不是,在今年的殿试之外,额外增加一个诏试太学出官人的考试!”
所有人在这个瞬间都抬起头来。
居然不是要提拔外戚勋贵或者官家自己身边的人?
而是太学?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文彦博就带头拜道:“臣恭遵德音!”
其他人犹豫了一下,也都拜道:“臣等恭遵德音!”
此事在他们看来,虽然有些蹊跷。
但,先帝的三舍法里,就规定过太学生中的优秀人才,经过出官试考核,可以授官。
其中太学第一名,更是可以获赐进士及第出身。
其初授官职、差遣,都是照着科举考试的榜眼甚至状元郎的待遇。
如今,官家只是将太学的出官试,从太学挪到皇宫,可能和殿试一样,由天子亲自御殿测试。
这没什么问题!
新旧两党在太学和三舍法的问题上,基本没有意见——有意见的,只是在太学用什么东西、什么制度教授太学生,考核太学生而已。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