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给出的条件自然不是。
两家公司条件一样,是说公司估值相同,以及都会给全套小灵通技术。
至于cdma和gsm移动通信基站技术,那是华为花钱买的,根本不算。
“哦,分几批,每批多少钱?”
“分三批,每批钱数一样。每批花掉大半后,就可以申请,星海集团5天内就打钱。”
星海集团自然不会一股脑的将钱全部下发,那实在太愚蠢了。
万一人家拿钱转移跑路,岂不是要傻眼。
不过考虑到华为和中兴都是硬件公司,所以星海集团减少了发钱的批次,从而尽可能的满足公司的快速扩张要求。
“这样吗,看来我们要重新规划项目了。”
每批次1.2亿美元,足以将公司的实验设备都更新一遍。许多大型国企,短时间内都拿不出这么多外汇。
侯文贵推翻原本的预想,决定大干一笔。
不过生性保守的他,并不准备像任正非那样梭哈。而是一点一点的发展,避免出现严重外债。
“是啊,我们公司也要重新调整布局,多增加一些项目组。”
李一男和郑宝用的争端,本来让他很为难。因为当下公司资源有限,根本无法同时满足两人的研发需求。
现在不一样了,华为马上就会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新项目。
然后实力更强的李一男,除了华为的立司之本交换机项目,还要负责cdma项目组。
而水平稍差一些的郑宝用,则负责较为简单的小灵通项目组。
如此一来,两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他本来想要牺牲掉的郑宝用,也会有新的春天。
是的,如果没有星海通信的横插一脚,郑宝用很快就会被明升暗降到养老岗。
没办法,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就是成王败寇。
郑宝用确实在华为早期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他华为估计还是个小微企业。
但他主持研发的jk1000数字交换机失败了,而李一男主导开发的c&c08则大获成功,所以他只能退居二线。
如果竹下雅人是任正非,也会做出同样的决策。
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技术实力最强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