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基站,这不好吧?”
小野健次有点不情愿,这可是公司接下来最赚钱的业务。
星海通信在3g技术上的研发开支,需要小灵通项目的有利支撑。
“放心,是有条件的,华为的小灵通基站只能在中国市场售卖。”
“这样嘛,那我没意见。”
小野健次心里清楚,就算他再次拦下会长的决定,也无法独占中国小灵通基站市场。
因为小灵通基站项目的研发难度太低,并且中国政府不可能允许星海通信一家独占。
还不如将技术转让给入股的公司,从而间接赚到股份分红和专利费两笔钱。
总比国外知名通信厂商绕过星海通信专利墙,不付星海通信一分钱来的好。
“ok,那再说说中兴的条件。”
“中兴的条件是10亿美元估值和小灵通全套技术转让。”
“哦,中兴竟然直接盯上了小灵通技术?”
“是的,侯文贵董事长非常的有眼光。”
虽然侯文贵和任正非都是技术出身,并且任正非的技术研发能力要更强一些,但在初始阶段,中兴的技术实力和眼光要远比华为来的强。
之所以有这种差别,和两家公司初创阶段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侯文贵是接到航天局命令,南下特区和港岛资本合作创建的中兴公司。
因为是航天局下属企业,再加上有港岛那边的资金,中兴在开始阶段就有众多的高端人才,所以很快就研发出合格的交换机。
只不过成也港商败也港商。
中兴靠着交换机赚到钱后,侯文贵的想法是增加科研投入,进而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公司也能不断发展壮大。
港商则不以为然,觉得中兴根本没这个机会,不如将赚到的钱全部分掉。
公司发展,通信理想,都给我一边去。
双方理念不和,侯文贵干脆带着团队退出重新创业。
这一次,吸取教训的侯文贵给以自己为首的团队分51%股份,剩下的49%属于各大国企投资。
如此一来,就算有争端也是他来做主。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中兴早期发展的更好,现在却相差不大的最大原因。
中兴有过一次严重内斗,属于二次创业。
不过也正因为这次内斗,中兴更加重视技术的发展。在看到小灵通技术在日本和泰国的发展后,立马判定这玩意在国内市场也非常有前途。
因此面对星海通信的投资,才会重点提出要小灵通全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