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啥的,仗着手头宽裕了,给人家也都分润点。
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柳正骨虽然顶顶瞧不上花三姑那样的人,可实际上他自个儿骨子里,还是讲究义气的。
只不过老头阅历实在是太丰富,在眼下这个信息传播不畅的年代格外珍贵,好多事情,他能看明白,花三姑那样的看不明白,这也是没招的事。
至于张红旗和赵铁柱,哥俩商量好了,先去沈阳一趟,金条换点钱,然后再琢磨个章程出来。
这点,张红旗早在分账之前就跟赵铁柱商量过了,甚至哥俩还讨论过,要不要再买几个沈阳的小院子。
眼下票证制度已经松泛不少,就和之前说过的,政策都是有互补和延续性的。
林彩英是根据看报自己琢磨出来的,终究是心里拿捏不太准。
而张红旗不一样,他知道将来会是个啥模样。
对于赵铁柱想继续在沈阳买房子的念头,张红旗不置可否。
咋说呢,这玩意肯定是不亏,但指定比不上去那些升值空间更大的城市折腾。
眼下虽说好些制度都松泛了,但想买房,依然困难重重,搁沈阳也是凑巧了,还有刘浩帮着,这才会那么顺利。
随便换个城市再试试?一准全是麻烦。
张红旗和赵铁柱好好搁家歇了两天,藏好了金条和玉佛,一人带了不少小黄鱼就奔了沈阳。
1980年,大城市的银行有黄金兑换人民币的业务了。
国家是需要黄金储备的,吸纳民间黄金,本就是正规的商业行为。
只不过眼巴前儿,好些人还抱有着旧思想,宁愿眼下苦一点难熬一点,也不敢冒这个头。
更有甚者,实在走投无路了,宁愿去黑市挨坑,也不敢去银行换现金。
咋说呢,谁也不是全知全能的,认知和信息来源,甚至自身所处的环境都会影响判断。
没啥可站在后世的角度评判这些人。
咱就是说,万一真出现他们所担心的情况呢?
说白了,还是吓怕了,没胆了。
张红旗知道咋回事,也不在意这个,他根红苗正的,又连续立功,真有不长眼的找上门,也有说辞。
赵铁柱更简单了,张红旗咋整他咋整,吃亏占便宜的,全几波老吴家买单,怕个毛线呐!
这个时候的沈阳,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正经的工业城市。
人家银行也是见过世面的,张红旗和赵铁柱又不至于傻到逮住一个银行换现金,一整天来回跑,倒也挺顺利。
到了晚上,哥俩回到赵铁柱买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