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真就是人人有份呢,这么多回城的知情,大家不得排队慢慢等吗?
轮到自己的时候,天知道已经等多久了。
反倒是跟着林彩英,在靠山屯折腾药膏,也就是小半年的时间,中间还被人举报过,严重影响了收益,就这,周红婷陆陆续续往家里寄了一百二十块钱和百十斤全国粮票了!
要知道,这还是草药今年刚开始尝试,压根就没有收益。
要是种植药材的事情也办成了,哪怕是参与的人多,分到个人手里,也不比上班赚的工资少!
当然,稳定性和各种福利这一块,周红婷没法考虑。
但这玩意咋说呢,她考虑,就能有吗?
反倒是,她在靠山屯做的一切,并不一定非得需要知青的身份。
把回城的手续办了,然后人依然留在靠山屯,继续跟着一帮姐妹们种药材做药膏,未尝不是一条活命的路子啊。
杭城这边,真的能安排工作,再回来也不晚。
说到底,即便是周红婷自己,也是希望能够在家里有份正式的工作的。
毕竟哪怕在后世,大部分人的观念,能在杭城有个安稳的正式工作,也比在东北乡下屯子里做小生意强。
更何况是眼下这个年代呢?
可惜,世间哪有事事皆顺自己心意的?
周红婷的父母最终被说服了,一家子人放下心事,倒也轻轻松松过了个年。
只等着年后周红婷返回靠山屯,继续自己种药材做药膏的事业。
只不过,父母脸上的笑容有多少真多少假,谁也说不清,只剩下暗暗心酸。
还是自己老两口没本事,没法给姑娘安排个工作,眼瞅着同龄人都忙活着说媒找对象了,而自家的大女儿还得回东北继续插队。
身处杭城,周红婷的父母打听消息的渠道更加方便。
自然清楚国家的政策,也明白知青们回城是大势所趋。
可总要吃饭,总要生活吧。
心中总是愧疚的,尤其是周红婷的亲事。
老两口晚上的时候,也暗自琢磨过。
红婷的模样真就不比旁人差,哪怕没工作留在杭城,未必就找不到一个有工作的丈夫。
可狭小的屋内,连给女儿支张床的地方都没有……
母亲略略从侧面提了一嘴亲事,周红婷虽然嗔怪,好似害羞,可作为过来人,她母亲敏锐的察觉到,这姑娘怕不是在东北那边有了对象吧?
少女情怀,单纯的害羞不乐意提起自己的婚事,和别人提起,心底瞬间就想起某人,不论是表情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