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啃书客 > 风起北美1625 > 第426章 重甲?

第426章 重甲?(2 / 5)

只顾及自身利益,并不会百分之百地按照新华人所筹划的方略执行。

凡是对自己有利的行动,无不趋之若鹜。

可一旦面临生死关头,或者对己方毫无利益可言,那便是“不动如山”,打死都不会动弹一下。

比如,东江镇沈世奎部地处清虏侧后,最为有效的军事方略,应该出动小股精锐部队,频频发起对清虏后方的偷袭,使其后方局势始终处于不稳定状况,从而间接缓解辽东正面战场上的压力。

可沈世奎倒好,除了偶尔派出水师舰船游曳于鸭绿江两岸外,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朝鲜人身上。

经过清虏的两次沉重的军事打击,朝鲜的军力几乎被削弱到极致,当水师被东江镇联合新华一扫而空后,整个沿海地区几为不设防区域,由得东江镇兵马打着惩戒叛藩的名义,肆意登陆,劫掠港口和城镇。

可问题是,你东江镇老是去薅朝鲜人的羊毛根本不是事呀!

这于辽东大局并无太大的影响力。

若不是,新华一直撺掇着东江镇坚守铁山城,威胁朝鲜与清虏之间的物资输入通道,沈世奎所部明军几乎无法构成对清虏的任何有效威慑。

当然,大明地方军镇的无能和短视也不仅仅只限于辽南、东江两家,包括关宁诸镇在内的九边军镇都是这副德行。

两年前清军数万大军北边扣关而入,大掠北方,甚至攻至山东北部,连省城济南都被攻克了。

按照正常军事反击策略,明军拥有绝对的内线优势和地理优势,即使无法重创入关的清军,那至少也要设法聚歼其中一部,让清军在抢掠过程中不那么轻松自如。

但结果却是,十数万大明军队竟然全都消极避战,还被大明朝廷前后不一的军令调派的分散各处,任何一路都无法形成兵力优势,反而被清军抓住空挡,于巨鹿合兵,一口吃掉了宣大近万精锐边军,连援督卢象升也战殒于阵中。

巨鹿之战后,所有明军顿时为之胆寒,包括辽镇、宣府、山西、登莱在内的数万勤王大军蜂拥逃至临清,再不敢出城一步,唯恐野外浪战,招致全师覆灭的厄运。

然后,他们就眼睁睁地坐视清军左右两翼军马裹挟着无数劫掠所得,大摇大摆地先后出关。

当去年八月,新华陆军从返回的移民船队获悉这些信息后,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清军入关的部队规模并不大,满洲八旗为核心的“真夷”在一万八千至两万左右,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以及包衣、奴仆约四万余,总兵力在六万上下。

而且,这些兵马还分左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