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上元,好歹也要应个景儿。”
她走到御案旁,轻轻拿起太子手边凉透的半盏参茶递给宫女:
“换盏热的来。”又转向庆帝,带着几分嗔怪:“陛下倒好,看着太子受累,自己倒落得清闲,连元宵也不想着吃一口?”
庆帝哈哈一笑,放下茶盏:
“此言差矣,身为监国太子,理当为君父分忧。朕看他处理得甚好,有条不紊。”他指了指太子,“这不正是历练的好时候?”
太子闻言,终于从奏章里抬起头,露出一张写满疲惫却强打精神的脸,对着皇后勉强扯出一个笑容:“母后勿忧,儿臣尚能支撑。只是积压的事务确实多了些......”
“......”
皇后看着儿子眼底的青色,叹了口气,正待再劝!
殿外,夏守忠的声音适时响起:
“启禀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贵妃娘娘凤驾已安返凤藻宫。礼部随行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周大人,于宫门外候旨,呈上省亲全程记录簿册!”
暖阁内温馨轻松、带着节日暖意的气氛,随着这声通报,仿佛被投入一颗石子的水面,荡开一圈微澜,旋即复归平静,但那平静之下,却多了几分不易言说的好奇!
庆帝脸上的闲适笑容淡去几分,眼底掠过一丝深邃的思量,但并无不悦,更像是一种等待已久的“来了”。
太子批阅的手顿住,抬起头,目光投向殿门,带着一丝关切和好奇——贾玌在贤妃省亲这特殊的日子里,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皇后亦是神色一正,端庄坐好,她对贾元春省亲的细节同样关心,尤其是在这个骨肉团聚寓意浓厚的节日里。
显然,这一大家子人都很是好奇,今日贾元春归家省亲的全程!
“哦?周卿倒是勤勉,刚随驾回宫便整理好了。”庆帝声音沉稳如常,听不出波澜,“宣他进来。”
“宣——翰林院侍讲学士周大人觐见——!”夏守忠尖细的嗓音穿透殿门。
不多时——
厚重的殿门被推开,一股寒气涌入,旋即又被殿内的暖意驱散。
老翰林周学士,正是今日在贾府水榭角落奋笔疾书的那位。
此刻换上了正式的官袍,但脸上还带着今日的疲惫与风霜,更重要的是,眼底深处藏着一抹难以掩饰的惊悸。
他双手高捧着一本的厚厚簿册,走了进来。
“臣周秉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太子殿下千岁!”
老翰林深深跪伏下去,额头触地。
“平身,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