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副总监):@林倩!林倩!回话!具体位置!打120没有?!@孙阳离港汇最近的!快去看看!
孙阳(静安站):【语音20秒,背景嘈杂】收到峰哥!我就在附近!马上到!倩倩挺住!【引擎轰鸣声】
几分钟后,孙阳的消息传来。
孙阳(静安站):【图片:林倩电动车扭曲的车头卡在车库柱子上,地上狼藉的餐盒】人救出来了,120拉走了。左小腿可能骨折。
万幸没撞到人。她车闸片磨光了!这破车早该强制检修了!为了赶时间抢单,谁顾得上查这个?!
这条消息和图片如同一颗炸弹。群里死寂片刻,随即被愤怒和恐慌点燃。
钱多多(浦东站):操!磨光的刹车?!这他妈是要命啊!系统只管派单派单,催命一样!谁管我们车子行不行?!
吴小磊(虹桥站):看得我手都抖了…我刚也感觉刹车有点软…想着午高峰结束再去看看…这…
顿时,群内开始大量讨论车辆隐患、系统派单压力、对安全的忽视
陈峰(副总监):【严肃公告】@所有人安全第一!
车辆有隐患立即报修!严禁带病上路!效能很重要,但生命只有一次!林倩的事故,区域会负责后续处理!大家引以为戒!
然而,恐慌的种子一旦播下,便迅速生根发芽,并随着事故现场的照片和录音,悄然流出了华东区的边界。
几乎在林倩事故发生的同一时间,一个普通的京西快递员——通州站的95后小伙杨光,正经历着他职业生涯里最憋闷的一天。
他入职刚满一年,名字赫然出现在华北区首批名单的末尾。微信群里老员工们的愤怒和悲观像浓雾一样包裹着他。他不懂什么战略转型、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他只感到一种被挑选、被归类、被“处理”的屈辱。
“绩效基线以下优先考虑”——邮件里这句话像根毒刺,反复扎着他年轻的自尊心。他自认勤勤恳恳,风里来雨里去,怎么就成了“基线以下”的冗员?
带着无处发泄的愤懑,他习惯性地划开抖音,想找点乐子麻痹自己。手指无意间点开了相册,里面存着几张他中午偷偷拍下的照片:
站里公告栏上贴着的打印版名单(他的名字被红笔圈了出来);那份措辞冰冷、强调“自愿”却处处透着强制的电子承诺书截图;
还有一张是站长老钱办公室门口贴着的“赤兔计划72小时倒计时”海报,鲜红的数字触目惊心。
一个冲动的念头攫住了他。他快速编辑了一条视频,将这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