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察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陈旧性病灶。”肝脏表面的脂肪变性和脾脏的轻度肿大,也暗示着死者生前有不良的生活习惯。
最关键的死因判断来自颈部解剖。
室内冷气裹挟着福尔马林气味在金属器械间流转,张凯握着柳叶刀的手稳定如机械臂,刀尖沿着死者颈前正中线精准划开。皮肤组织分离的瞬间,暗红的血水混着淡黄色的脂肪组织缓缓渗出,在引流槽里汇聚成细小的溪流。“注意看甲状软骨的形态。“他示意助手将无影灯调至最强亮度,镊子尖端轻轻挑起软骨断端,“环状软骨的弓部出现横形骨折,双侧甲状软骨板间夹角从正常的90度扩大至120度,这种特征性分离只有在暴力扼颈时才会出现。“
助手举着放大镜凑近观察,喉结部位的软骨断面呈现出不规则的锯齿状,断裂处的骨质边缘还沾着少量肌肉纤维。张凯用探针沿着骨折线探查,金属器械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骨折线从环状软骨弓延伸至两侧板,说明施力方向是由前向后的持续性压迫。如果是短暂的暴力冲击,骨折形态会完全不同。“他突然停顿,镊子指向软骨表面的皮下出血点,“这些紫红色瘀斑,是扼颈时手指指腹按压留下的痕迹,直径与成年男性拇指宽度一致。“
当气管被完整分离出来时,管腔内涌出大量粉红色的血性泡沫。张凯用玻璃器皿接住样本,对着光源举起观察:“这种泡沫具有丰富的气泡结构,质地细腻且不易破裂,是典型的机械性窒息征象。“他将显微镜载玻片轻轻刮过泡沫表面,“在高倍镜下,这些泡沫中会呈现大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这是因为死者在窒息过程中,肺组织因缺氧发生损伤,血液与呼吸道分泌物混合形成。“
助手翻动解剖图谱,找到对应的案例对比:“确实和死后人为压迫颈部的表现完全不同,死后形成的气管内物质更偏向于单纯的血液沉积,不会出现这种泡沫状结构。“张凯点头,镊子夹起气管上段的黏膜组织:“更重要的是,观察这里的黏膜撕裂伤,伤口边缘呈现不规则的撕裂状,伴有炎性反应——这意味着在遭受扼颈时,死者的生理机能还在运转,呼吸道产生保护性反应。“
解剖台上的尸体在冷光下泛着青白,张凯的手指沿着死者颈部肌肉走向轻轻按压:“从斜方肌到胸锁乳突肌都存在广泛性挫伤,尤其是颈动脉三角区域的肌肉出血,说明凶手在扼颈时施加了极大的力量。“他突然调出死者的心电图记录,“虽然心脏停搏是最终死因,但在窒息过程中,死者经历了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到心室颤动的完整病理过程,这些都能从心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