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阿?楼上你认真的吗?我听说如懿是一个特别特别讨皇帝讨厌的嫔妃,前中后三任皇帝都讨厌她来着。
朱常洛纵欲无度,登基十天就不行了,他的突然离世导致了朱由校登基,日后宦官当权,为明朝衰败埋下伏笔。
在悼明义士眼中,不正是一个讨人厌的反派角色吗?
10l(楼主
抱歉,我刚才把这篇课文看了不下十次,肚子都看饿了,刚叫了外卖,但看不出来哪里悼明了。
原本是没这篇课文的,之前改版加进去了,可见经专家研究结果,《庆饮庆食》的历史价值不仅仅在于展现当时风土人情,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12l(楼主
确定不是因为文笔简洁好懂的缘故吗?通篇除了描写美食,就是赞扬清晨出摊的百姓勤劳聪明,挺积极的。
而且美食很能引起孩子兴趣,老师讲课时孩子们都很热情。
藕夹是用两片藕片夹着猪肉,放入油锅里炸成的。
猪肉既是朱氏皇室血肉,莲藕既是“怜殴”,怜悯被满清侵占殴打的王朝。
两者一同入了油锅……唉,陆女士这心啊,估计也跟着一起进了油锅了。
15l(楼主
我的藕夹外卖刚到,你们说得我都不想吃了。
救命,怎么又在悼明啊!陆沐萍明明只是一个爱好饮食又比较关注民生的贵族,她出生时明明明朝都灭亡很久了!
楼上你足足用了六个明字,你也在悼明。
干!我明明没有……算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而且陆沐萍是魏嬿婉的多年挚友,而同期永琮写的《广闻游记》有很多对时政的思考,我觉得她不会单纯想写一本讲述美食和民间风俗的普书,太普了。
ls的说法浅薄得可笑,民以食为天,美食是人民群众从耕地开始,一点点积累劳动获得的,怎么就普了?
透过美食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从而把民众的感情和向往记录下来,历史价值杠杠的,说普书的回去重读十次小学。
对啊,我刚才一直不敢说话,《庆饮庆食》把很多差点失传的食谱都流传下来了。还写了她和厨子、摊主的对话,不就是现代的访谈实录吗?
没有陆沐萍,在那个年代谁又会把这些贩夫走卒的记录下来呢……
姐妹,无论帝王将相还是乞丐流民,都得填饱肚子啊。饥饿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有人说陆沐萍的文笔不如高晞月好,故事情节不如舒妃想象力丰富,技术性也没有水玲珑和红老板留下的工书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