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本地士子,他们当然也参加了今年举行的乡试,只不过无奈都没考中而已。
就算考中了,那也没什么用,因为他们连发辫都没了,别说参加来年会试,真到了伪清地盘,不被伪清官府抓去当反贼砍了邀功,都算他们命大。
钱缙说程驷举要参加科举,显然是大汉这边开的恩科,时间上也跟伪清的科举几乎差不多,都是八月份就举行的乡试。
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大汉礼部刻意为之,礼部的文官们故意定下今年下半年的恩科,就是为了与伪清科举撞时间。
因为伪清跟大汉一样,大汉这边是汉王称王以后的首次恩科,而伪清虽然已经不是恩科,但也是嘉庆登基以后,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开科取士。
乾隆六十年开的登极恩科,那是乾隆禅位给嘉庆,嘉庆纯粹就是吉祥物。说是登极恩科,实际上更像乾隆的一场禅位作秃,就连殿试出题也是乾隆出题,嘉庆在旁边看着。
而现在,大汉把恩科和伪清科举放在一起,基本等于是在明着打伪清的脸了。
没开恩科,大汉只是一方造反势力,顶多有了玉玺加成,可称得上一句反王。
但开了恩科,那就真正意义上获得正统了,开始从反王割据势力,变成正统的割据王朝了。
可以说,只要这次大汉的恩科,能出哪怕一个进士,大汉在天下士绅百姓眼里都算是真正根基稳固,可以争一争天下大势了。
大汉的礼部官员为防突发状况,这首次恩科的选题、出题全都极为考究,就连考官都经过汉王首肯,可以适当放考生们一马。
就这还不放心,礼部还特地安排了一些内部官更,让他们冒充考生去参加恩科考试。
虽然聂宇不是很喜欢科举,觉得这玩意是万恶之源,但大汉的学府教育尚不成熟,还无法为大汉培养优质人才。
而且,就算不喜欢科举,恩科都开了,那自然得办的漂亮,只有办的越漂亮,伪清的脸才会越疼。
大义名分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宿松县虽然是新占县城,甚至只占了一月不到,但随军来到的大汉官员们,还是把恩科已开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而且,还告诉他们,汉王体恤他们这些新复之地的士子读书人,允许他们在今年十二月之前,前往武昌府城参加恩科乡试补考。
对,就是补考,汉王会在武昌府城,给他们专门设立几处考棚,让江西、安徽两省的大汉士子,都能补考恩科乡试。
只要考中了,就能前往荆州参加恩科会试。
这是何等的恩典,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