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起来,基本都会迅速演变成学术道统之争,盐铁之议就从一开始论述盐铁官私营的利弊,到后面变成了儒家学派的义利之争。
到底是重义轻利为正统,还是重利轻义为正统?
又由此演化出战争狂人的激进派儒生,到保守和亲的守成派儒生。
反正最初的盐铁官营还是私营,对民间学者和朝廷学者都已经不用重要。
这放到如今大汉也是一样道理,因为这是大汉官府公开搞出来的邸报辩经,又有汉王首肯和作为裁判监督,那可是难得能为自己的学出术道统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什么女子该不该缠足,那是什么勾八议题?
谁特么的在乎这破事?
……
两日后。
汉王府,大门外。
叩阙第一天就有礼部官员,过来给叩阙的学子们挨个记名登记。
之后就再也没人回来,反而还让士卒对他们严加看管,谁也不准离开,甚至不许站起来疏松筋骨。
不是都喜欢聚众叩阙吗?
那就在大街上跪个爽吧!
好在汉王仁慈,只让他们一直跪着,但没说不给他们进食,那些沿街叫卖的摊贩,已有三家直接围着叩阙学子们做起了生意。
因为学子们给的钱多,还喜欢用最新的大汉通宝钱付账。这大汉通宝钱可了不得,铜料用的很足,比摊贩手中的钱重多了,做工也更精致美观,没有啥粗糙杂质。
蒸汽铸币机不是什么很难的造物,有了图纸和思路,工匠们没一个月就造出了成品。
有了蒸汽铸币机,大汉这边的蒸汽铸钱,迅速进入到了小规模投产阶段。
之所以是小规模投产,还是铜料要节省着用,而且大汉也不能次性把铜钱全抛到市场,否则百姓手里的铜钱会迅速贬值。
通过蒸汽机铸币,大汉一边在缓慢发行大汉通宝的新钱,一边也在快速回收原来的旧钱,旧钱的回收价值全看钱货含铜比例多少,铜料越多越重,就越值钱。
这并非什么残虐害民,因为百姓手里的铜钱才多少,真正占据大头的肯定还是士绅商人,大汉肯定不能任由这些士绅商人借此谋利发展。
大汉通宝钱在其它州府刚刚宣发使用,还在与旧钱并行使用,可荆州是大汉都城,官民百姓已经基本都认识大汉钱了,而且也更愿意去收大汉钱。
却说一个学子爽快拍出五个大钱,跟摊贩要了碗沙汤,又要了两根新炸的油条,正在有一口没一口吃着,吃到一半不忘跟同窗闲聊道:“你说,大王真能被我们这叩阙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