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说,吴王亲征的时候,连续吃了几次败仗,现在正在被西吉斯蒙德追得到处跑。众人大吃一惊,托马什神父又匆忙把工作丢给副手,自己带人赶回去救驾。
由于一路都有自己人帮忙,所以他们的行动速度很快。整个吴藩,其实就是沿着大道铺开的,在大道旁,有官府设立的哨所和驿站。因此,在军队到达之前三四天的时候,消息就能传递给当地府县,让他们做好准备。
在比较稳固的地区,军队甚至可以不扎营,不起灶,就在当地人家里借宿,还能吃到热粥。基本上,从日出到日落,全天都在修缮过的道路上行军,因此速度很快。而且行军之前,大家做了细致的规划。
他们没有直接赶往战场,而是沿着大道一路向西,迅速超越到预定位置之前,然后转头向北,绕过了西吉斯蒙德的军队和当地贵族的主要要塞,赶上了吴王率领的残部。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吴王这边的情况已经好转了不少。这个自称是王后的法国公主,在他们之前,就赶到了吴王军中。她带来了一支援军,还帮吴王把之前散落的人,陆续集结起来。让这边,又有了自保的能力。
军队里大部分人,都是在阿勒曼尼地界集结起来的,一开始都不认识她。她的“王后”宣称和“法国公主”身份,虽然没人出来否认,但也没法立刻说服这些阿勒曼尼士兵。而且,大家也没怎么听说过女人领兵的事情,她是不是真能比吴王、还有西吉斯蒙德靠谱?恐怕没人敢保证吧。
当然,大家倒也不至于不尊重她。托马什神父等人,私下里都认为,让娜公主和她手下那伙人,也是一种佣兵团。和他们自己一样,也算是“带资入股”的——只不过他们投奔吴王,是因为贵族们太不干人事,因此需要一位有权威和声望的人来领头,建立一个更好的制度。而让娜公主和那些法国人,则是为了荣耀、官职和财富,觉得吴王这边值得投资,才来加入的。
让娜公主带来的这种群体,如今其实很常见。因为英法之间的停战,也有段时间了。
按法国人的说法,在1360年,法国在普瓦捷败给英军之后,双方签署了《布勒蒂尼条约》。法国方面需要支付巨额赔款,赎回国王约翰二世和大批被俘的贵族们,并且承认英格兰位于阿基坦和诺曼底的大片领地。
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思路是,通过这个条约,让自己的控制区在法理上也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而不是和之前一样,只是作为法国的一个公爵,拥有这片领地。要不然,就算占领了这些领地,他在法理上还是需要认法王为封君,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