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将高高在上的财经时政拉到了市井的烟火气里,用一种近乎“科普”的方式瓦解了阅读壁垒。
“原来…还能这么写?!”
一位老编辑喃喃自语,放下报纸,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眼神复杂,混杂着不服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折服。
这写法,是把新闻做成了民生指南,又透出商业洞察的锋刃,无声无息地切入了大众心智最实用的那部分。
报纸同业们私下传递着这份《亚洲日报》,震惊、赞叹、佩服,隐隐还带着一丝“原来还能这样搞”的无力感。
这些还不算,紧接着便是《亚洲日报》的第三招,其实这一招,金庸大师是用过的,而且用得出神入化,那便是用小说连载来绝杀其他报纸!
虽然,前两招已足够震撼,但当读者翻开《亚洲日报》的副刊,看到那占据了几乎两个整版的、署名“黄易”的小说开篇时,整个港岛仿佛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旋即爆发出更猛烈的喧嚣!
《寻秦记》!
这个名字透着古朴神秘。
开头第一段,就将读者拉入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情境:
项少龙,一个二十一世纪国家特种部队的精锐战士,在一次最尖端时空实验的意外中,被送回了……
二千多年前烽烟四起、战鼓喧天的中国战国时代?!
青铜剑寒光照九州,虎狼之秦欲吞六合,而主角却带着现代人的记忆、知识和思维!
这种设定如同惊雷,在港岛读者脑中轰然炸响!
接下来的内容,更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现代特种战士在古代如何生存?
利用现代格斗术对付手持青铜剑的武士?
用后世的知识,哪怕是一知半解的半桶水,去忽悠或辅佐那些名垂青史的王侯将相?
面对历史书上冰冷的姓名——秦王政、赵姬、吕不韦、信陵君、龙阳君……他该如何自处?
他能否改变历史的车轮?
作者笔力雄奇,画面感极强。
项少龙的奇遇、困惑、挣扎、适应,将一个21世纪灵魂丢进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熔炉,每一处碰撞都溅射出火花,灼烧着读者的神经。
油麻地的‘金记茶餐厅’刚开门,伙计阿强正擦拭桌椅,就被几个冲进来的学生仔撞个趔趄。
“衰仔!赶着投胎啊?”
阿强骂骂咧咧。
为首那个叫小杰的男生浑然不觉,把一份刚买的、还带着油墨潮气的《亚洲日报》往油腻的桌面一摊,手指几乎戳穿纸面:“强叔!快看!神了啊!这人……这人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