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下,氢元素的反应活性可能会降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催化剂。
相反,也许在超低温的‘冷静’环境下,我们能更清晰地观察到反应过程,从而找到提高能量释放效率的关键因素。”
“材料组也是一样,虽然超低温会让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但这正是我们研发新型复合材料的好机会。
我们可以根据超低温环境下材料的新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材料设计和改进,说不定能研发出满足要求的特殊材料。”
“至于航天工程组,燃烧控制技术的难题确实棘手。
但在超低温下,超氢燃料的燃烧速度可能会变慢,这反而给了我们更多调控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可以重新建立模型,深入研究超低温下燃料的燃烧特性,从而实现对燃烧过程的精确控制。”
张岳顿了顿,接着道:“当然,我明白这个思路有很大的风险,但如果不尝试,我们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
华国航天的发展,不就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吗?
大家不妨把这次实验当作一次挑战,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王教授率先打破了沉默:“张老板说得有道理。
虽然超低温实验风险大,但也许真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我愿意尝试一下。”
刘博士和陈工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没错,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就按张老板说的试试吧。”
李先生看到大家的态度转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我们就重新制定实验方案,在超低温环境下继续推进超氢燃料的研发项目。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攻克难关!”
项目组迅速行动起来,重新规划实验流程。
化学组将实验设备搬进了超低温实验室,在零下二百多摄氏度的环境中,重新开启了催化剂的筛选工作。
王教授戴着厚厚的手套,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仪器,眼睛紧紧盯着显示屏上的数据变化。
“小李,记录一下这个温度下氢元素的反应数据。”
王教授对着身旁的助手说道。
助手小李连忙点头,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教授,这次的数据好像和之前常规环境下完全不一样,反应速度明显变慢了。”
王教授眼睛一亮:“慢下来好啊,慢下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