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在和兰手中分一杯羹,尤其是锡兰的肉桂贸易。
“舰队咱们实在拿不出来,就...”克里斯蒂安四世决定,“就允许和兰舰队在特兰奎巴补给吧!”
到时候,若和兰占上风,他们就派特兰奎巴的军队加入劫掠,若明国胜利,他们也能及时倒戈,朝明国示好。
刚战胜了丹麦的瑞典则十分谨慎,他们没有海外的殖民经验,仅仅在美洲和西非有零星据点。
此刻执政的是女王克里斯蒂娜,她是个充满野心的女人,赢下一场胜利之后,她也想同和兰东印度公司一样,想要在东方赚取足够多的利益。
她转着手上的红宝石戒指,突然看到了挂在墙上的地图,笑着道:“如果和兰放弃波罗的海的贸易,我们就同意加入!”
和兰曾是瑞典武器的主要供应者,但两国在波罗的海贸易商一直存在竞争,眼下要他们加入,怎么不能先要点好处呢?
神圣罗马帝国联邦,他们虽没有强大海军,但作为汉萨同盟,他们不在乎政治立场,只关心贸易是否通畅。
原先,他们就不满和兰东印度公司垄断远东航线,而损害了他们在远东的贸易。
现在可太好了,明国出手,他们不费一兵一卒,只要及时向明国示好,就能在远东贸易中站稳脚跟。
“但我们海军实在...”
“不如这样,”有人提议,“我们没有船,但我们有钱啊,英国佬和和兰人一向不对付,我们可以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贷款,帮助他们削弱和兰在远东的贸易,到时候也能分一些好处。”
英国收到神圣罗马帝国联邦的联盟消息,自是欣喜异常。
他们同和兰可是海上死敌,当然不希望和兰结成盟友,在和兰行动的同时,他们也没闲着,除了神圣罗马帝国之外,欧洲这边的国家他们也没停止游说。
一方面,同他们描述明国眼下的火器水平,以及明国皇帝对待南洋贸易的态度,要是惹怒了这头东方雄狮,可不是有好果子吃的。
相反,东方国家信奉礼尚往来,你待我好,我便会待你更好,这样的话,何必要同他们争斗来换取利益?
只要给出足够的诚意,明国就能向他们开放港口,有钱大家一起赚,打破从前和兰一家独大的垄断不好吗?
于是最后,和兰凑足了一百艘各怀鬼胎的各国的舰队,这些舰队还十分配合的同时悬挂了和兰东印度公司的旗帜,朝着巴达维亚进发而去。
于此同时,葡萄牙、法兰西和英国的信使,也上了去往明国的海船。
此时,十来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