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啃书客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832章 元士和院士

第832章 元士和院士(3 / 6)

后他们的子弟,也能在这些学院学习,以后成为士人。

不过朱由检对科技学堂的期待显然不止这些,想着和陈继儒有关的名士,他又嘱咐吕祥道:

“和陈继儒交好的徐霞客,是一位地理大家。”

“工部采矿、探矿,少不了用到地理。”

“科技学堂可设立地理学院,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工部虞衡司、都水司,还有户部地政司、参谋部职方司,应该都需要地理人才。”

又加了一个学院编制,增强科技学堂。

他希望科技学堂的工科氛围更强一些,而非转变为文科学堂。

吕祥连连应是,不敢有丝毫异议。

他知道自己请陈继儒任山长欠了考虑,皇帝在收拾这个烂摊子。

好在结果是好的,以后文思院的子弟,能有更多出路。

——

朱由检目送他离开,又召见在内阁值班的徐光启。

此时的徐光启,已经知道张溥要推广科学,并且以“百家补儒”为宗旨,吸收包括西学在内的学问。

这让他心里又惊又喜,还有一些犹豫:

他的西学固然是要补儒,却还有有一定的独立地位。

在他设想之中,西学是儒学的补充,天主教要取代佛教的地位。

但是百家补儒那就不一样了,任何一家的学问融入后,都无法和作为主体的儒学相比。

西学也不再特殊,只是百家之一。

所以他心里对百家补儒的科学很矛盾:

既欣喜于能用这种方法壮大,又担心西学丧失如今的地位。

毕竟科学的创立者是张溥,而非他徐光启。

他的学问仍旧是西学,抱着以西补儒的想法,主张由数达理。

和科学一脉相承,却又并非一体。

所以,他对皇帝设立的科技学堂,并不怎么热心。

他心里更希望的,是要壮大西学。

虽然知道皇帝对西学的态度是用,打算化入科学,他仍旧提议道:

“如今科学院有农业科学院、海洋科学院等分院,研究专门学问。”

“臣以为泰西之学博大精深,可专设泰西科学院,研究泰西学问。”

这个想法,他早就有了,而且和很多传教士探讨过。

他们都支持徐光启创立泰西科学院,还承诺带来更多的学术典籍。

朱由检听着徐光启的想法,感觉有些道理。

不过单研究泰西还是太狭隘了,他在思考之后决定道:

“泰西学问,可作为外国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