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的需要给自己找点事做,回了香江就有事情可以做了。
翌日上午,林朝阳来到了燕京出版社。
这是燕京出版社由东兴隆街搬到了新北三环之后,林朝阳第一次过来。
“朝阳,欢迎欢迎!”
座谈会的举办地点在燕京出版社会议室,由田耕这个总编主持,他一见林朝阳,连忙上前热情的握住了林朝阳的手寒暄起来。
在林朝阳与田耕寒暄的时候,会议室内众人的眼神都落在了林朝阳身上。
今天是青年作家座谈会,来的作家年纪都不大,其中多半是燕京的。
这些人里有不少人没见过林朝阳,但一听“朝阳”这个称呼,再结合田耕这个热情的态度,就知道来人是谁了,眼神不禁频频向林朝阳投来。
寒暄过后,林朝阳落座,他的位置被安排在了李拓和郑万龙的中间。
“你们俩也算青年作家吗?”
他们俩年纪都在四十开外,怎么也不算“青年”作家了。
“我是编辑,你问问他是怎么混进来的才对。”郑万龙狡辩了一句,很没有义气的把矛头对准了李拓。
李拓跟一旁虎头虎脑的小年轻说:“小佟,咱俩换个位置,我得离他们远点。”
被叫小佟的年轻人不知所措的站起身,稀里糊涂的就跟李拓换了个位置,他突然坐到了林朝阳身边,满心紧张。
“林老师好!”他紧张的跟林朝阳问了个好。
林朝阳笑呵呵的说道:“叫什么林老师啊,看起来我也没比你大几岁,叫我朝阳就行。”
人家让他叫是客气,小佟当然不可能真的叫。
“小佟同志看着面生,不是燕京人吧?”
小佟有些腼腆的说道:“我是江苏的。不过大学是在燕师大念的,现在在《钟山》当编辑。”
林朝阳故作惊讶,“哦?燕师大的?哪一届的啊?”
“我是84年毕业的,比陶师姐小了三届。”
77级、78级本科生是同一年入学,也是同一年毕业,只是时间差了半年,陶玉书是77级的,跟80年入学的小佟差了三届。
陶玉书在燕师大时也算是风云人物,小佟认识她也不奇怪。
林朝阳瞟了一眼桌牌,问道:“你这个‘苏佟’是笔名还是大名啊?”
“笔名。”
林朝阳做出回忆状,“有点眼熟,你之前是不是给《人民文学》投过稿啊?”
“是,当时还是陶师姐经手的,没过稿,她还特地给我写了封信鼓励我。”苏佟说道。
林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