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党的严密监视之下,并且定期向阿道夫汇报情况。
像西里西亚这种工业地带,更是重点监视区域,每隔三天,当地的民族党情报机关就要汇报一次工作,每隔一周就要总结一次。
当然,这些情报被递送到阿道夫的办公室,却并不一定引起阿道夫的重视,除非有大事件发生。
在成为德国首相以前,阿道夫就忙的不可开交,成为首相之后,他的时间更是所剩无几,桌案上的文件堆积如山,所以很多情报都是一眼带过。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阿道夫上台后并没有立刻展开对德国工党的清算,他最近正在忙着收拢权力。
阿道夫能够上台,德国精英阶层对工党的恐惧是重要促成因素,所以阿道夫仍旧需要对德国工党加以利用,榨干其最后的价值,那就是威慑德国精英阶层。
德国精英阶层原本对阿道夫的安排是“傀儡”,“提线木偶”,这自然不是阿道夫所能容忍的。
所以,他上台后不仅没有第一时间剿灭工党,反而和德国精英阶层搞起了对抗,通过在政府各个部门以及军队安插亲信,实现自己掌握德国所有权力的最终目的。
近期,阿道夫和德国民族党的工作重点,就是对德国军队进行人事调动,拉拢德国中下级军官,基层士兵,还有亲民族党的高级将领,保证民族党对军队的控制。
虽然国防军部分高层对阿道夫的行为很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因为阿道夫已经成为帝国首相,掌握着大义。
他们又不可能通过军事政变把阿道夫赶下台,因为国防军内部也有分歧,虽然阿道夫和民族党分润了军队的掌控权,但是阿道夫在扩充军备上的态度和做法,又符合国防军的利益。
总而言之,阿道夫控制国防军只是时间问题,当他彻底掌握德国军事大权后,阿道夫的地位就能彻底稳固下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段时间阿道夫本人放松了对德国工党的关注,但是西里西亚工业区的纺织工人叛乱,又让阿道夫把目光重新拉了回来。
阿道夫说道:“你们的情报我确实看过,可是这次西里西亚工业区纺织工人叛乱,正好和奥匈帝国的利贝雷茨事件碰上,这很难让人相信两者之间没有关联,是一场巧合。”
希姆莱却说:“不,首相阁下,这就是一场巧合,毕竟不是所有的工人暴乱都一定会和工党扯上关系。”
“就比如上个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的许多工人暴乱,就完全是由他们自己组织的,而当时,欧洲工党都还没有出现成势。”
“这次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