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啃书客 > 隆万盛世 > 第1379章 1469户口制度

第1379章 1469户口制度(3 / 5)

但是,他们的丁税却让地主承担起来,士绅们自然怨气很大。

“稍后,你可以悄悄放出消息,朝廷改革未完,现在只是完成大体框架。

对苏松,朝廷也是有考虑的。

当初国朝刚立,天下穷困,独苏松豪富,故而征收重税。

随着各地商贸发达,这种税制会缓慢调整。”

这话,不是魏广德自己决定的,而是和张居正、冯保商议后的结果。

锦衣卫把松江府、苏州府等地情况上报后,自然引起几人注意,连小皇帝看了锦衣卫简报,细问五府重赋后也是哑然。

几倍于其他州府,还维持了二百年。

在这里,魏广德没说五府被征收重赋的根本原因,还是当初张士诚因为所辖地区豪富,故而轻视朱元璋。

张士诚是真的富,有五府士绅支持,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轻易可以扩募大量士卒和明军作战。

而等朱元璋击败张士诚后,五府在向明朝上贡时却白班哭穷,真把洪武皇帝当傻子耍。

结果就是,有明一朝,对五府施以重赋。

起因,确实是张士诚,但根本原因还是朱元璋不满五府士绅对他的轻视。

而之后明朝各衙门有收税的名目,往往都是向五府征收,比如金花银,五府就占据超过一半的份额,还有工部的工料银,五府也是承担极重。

对此,京官上下都集体默契的无视了。

就算徐阶,也不敢提为苏松减赋之事。

而魏广德此时居然说起以后会帮助苏松减负,胡峻德立时瞪大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魏广德笑笑,招招手让胡峻德上前,这才小声把户口制度的概念说了出来。

大明有户籍政策,只是分民户、军户等,现在魏广德提出的城乡二元制户口,就是把后世城乡区别体现出来。

乡下户口不用承担丁税,而是摊入田地之中由地主承担,但这类人自然不能进场做工,否则会处于双倍丁税处罚。

城市户口百姓要承担丁税,可以在城市务工,不管是码头、商行还是工坊都无限制。

这么做,也是因为松江府近半年出现大量农民入城做工,导致农村田地无人耕种有关。

也就是后世的抛荒撂荒现象,此时在大明就出现了。

一条鞭法确实定死了田亩税额,可毕竟分了粮赋和丁税两个科目,地方上调整也非常方便。

各地按照清查的人口确定了丁税总额,扣除城市男丁应该承担的丁税,剩下的分摊到田亩中,计算也非常方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