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雨知道李龙的意思,其实这段时间她也挺烦的,因为有钥匙,经常过来给院子里添置东西,所以被有心人给盯上了。
有一次她从院子回来的路上被人拦着,非要找她买这个院子,顾晓雨说不卖,那人还纠缠着,直到有居委会的大妈围过来,那个人才离开。
她能听出来这是外地人,估计是和李龙一样的心思,想买了燕京的院子常住吧。
她也不想让单位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一直比较烦恼。现在李龙要过来了,而且有全国先进个人的名头,应该能把一些人给挡回去吧?
李龙详细的想过这个问题,反正先用这个名头,如果不行的话,就找民委或者供销社要个公家的名头,什么驻京办之类的,往门上一贴,应该也能管点用。
挂了电话之后,顾晓雨有些神不守舍。在姐夫李龙那里夸下海口,这时候她又有些不自信起来,一直熬到下班,匆匆在食堂那里买了两个包子,边吃边往四合院而去,想要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
五月七号,马晓燕给李龙电话,说材料已经写好了,让他过来取。李龙开着吉普车先拐去了市场,买了两只鸡,让老板给宰好褪了毛,用袋子装好带着就去了县委大院。
在门卫那里登记,叫马晓燕出来,李龙接过材料,把装鸡的袋子交给了她。
“你不是已经给了……”
“拿着吧。”李龙笑笑,扬了扬手头的材料,“你这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能不能用上且不说,但话是要说出来的。
回到自家,李龙把材料读了一遍,感慨着,这专业的人就是不一样。这材料写的,用自己的口吻,既把自己做过的事情都写了一遍还略有夸张,却又很谦虚的表达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还会继续努力。
让人看着感觉就是很舒服,不夸大,却又很能鼓舞人心。
李龙看着有些娟秀的字迹,便拿着材料进了卧室,在写字台前拿出信纸和钢笔,把这材料又抄了一遍。
他觉得这次去颁奖,大概率只会让自己说两句感想,甚至于感想都没有,就是颁奖,有记者采访的话会说两句。
所以这材料如果有用的话,应该是回来后作报告的时候用的。
抄的时候顺便就把一些不符合自己说话语气的内容给改了。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评论,说三流的抄写员抄写东西的时候一字不落,错的也抄。二流的抄写员会及时改错字和不通顺的语句。一流的抄写员会读一遍,如果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宁愿不少。
也不知道是段子还是事实,当时在书上看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