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一个。”王团长听到后,也凑了进来。
“咔嚓,咔嚓”
几个黄瓜被干掉,周铭明意犹未尽的擦擦嘴巴,看向李爱国说道:“这黄瓜的味道还算不错。没想到,你还是个农业专家。”
“客气了,只是业余爱好罢了。”李爱国一边啃着黄瓜,一边问道:“你能再跟我谈谈那个240毫米迫击炮的事儿?”
“诶,你感兴趣啊。枪炮二所那帮家伙都说我是痴人说梦。”周铭明顿时来了精神,顾不得偷李爱国的黄瓜了,从胸前抽出钢笔在纸张上写写画画。
王团长之所以跟着周铭明进来,就是为了监视或者是说监督这个不靠谱的天才军工人,此时却没阻止。
为啥?
包括哈军工和二所还有302厂内的所有人都清楚四炮一仪压根不可能造出来。
这次只不过是打着四炮一仪的名义采购油压机罢了,也只有周铭明这种书呆子还蒙在鼓里。
240毫米迫击炮的图纸并不复杂,周铭明很快就画了个七七八八。
李爱国点上根烟,一边看,一边说道:“采用滑动炮闩闭锁而非传统迫击炮前装模式,能够炮尾闭锁装置传递后坐力至膜式底座,你小子倒是聪明。”
“那是,院长说了,我是最有天赋的军工人。”周铭明神情骄傲。
李爱国抖了抖烟灰,接着说道:“不过你考虑过没有,液压状态转换装置需在野外环境下稳定的稳定性问题?”
“这”周铭明垂头丧气:“我当然考虑过,只是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液压元件可靠性都不足。”
李爱国看着周铭明,就像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明明有无数精妙的设计,局限于现实条件,无法制造出来。
好在这些年,他一步步的铺垫基础,才能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这液压元件,我能造!”李爱国叼着烟,嘴角微翘。
周铭明闻言,瞬间呆愣住了。
要知道这些年哈军工通过各个部门,没少寻找液压技术,都没能找到,这火车司机咋有这本事
思绪未落,周铭明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铁道部门自成一家,并不在部委的体系中。
就拿这次的油压机来说,如果不是一机部的陈领导偶然间知道了,恐怕他们还在为如何锻造膜式底座而发愁。
“你真能造?”周铭明收敛呼吸,又追问了一句。
李爱国笑了:“你听说过盾构机吗?”
“哥,你是我亲哥,你快把制造液压设备的技术给我吧。”周铭明自然听说过盾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