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多纠缠于具体的政策细节,而是用带着浓重德州口音、略显笨拙却无比真诚的语气,强调着“责任”、“稳定”、“传统的美国价值观”和“为普通工薪家庭守护经济安全”。
当他提到“某些建立在虚幻泡沫上的承诺,最终只会让辛勤工作的家庭付出代价”时,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伯施、伯施……”的呼喊。
无数写着“泡沫风险”、“选择伯施”的标语牌在人群中挥舞。
卡尔·罗夫站在台侧阴影里,看着台下被成功引导的情绪,脸色复杂。
李安然的策略在起作用,效果甚至超乎他的预期。这种将经济恐慌与道德评判结合的攻击,比单纯的政策辩论更能打动南卡选民的心。
但他心里依旧梗着一根刺,那就是麦凯恩的反击,什么时候会来?会以什么形式?
胡明慧的耳麦里传来一阵急促而微弱的蜂鸣警报声。她的身体瞬间绷紧,眼神闪过一丝凌厉。
“紧急通讯。”胡明慧的声音压得更低,语速极快,“麦凯恩阵营核心成员,资深顾问约翰·韦弗,十分钟前通过一个非公开加密线路,联系了《华盛顿邮报》驻南卡首席调查记者,马克·约翰逊。内容为德克萨斯,哈肯能源1990年的内幕交易,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文件。”
伯施在1990年短暂担任过哈肯能源石油勘探公司的董事,并在一次公司重大亏损消息公布前抛售了大量股票,避开了股价暴跌,此事曾被sec调查过,但最终以伯施不知情为由没有起诉,成为他商业生涯中一个不大不小的污点。
在初选关键时刻,尤其是在李安然刚刚将麦凯恩与泡沫风险挂钩的当口,如果这个旧案被翻出来,扣上内幕交易、利用特权牟利的帽子,无疑是一颗精准投送的、威力巨大的脏弹。
“情报来源?”李安然问。
“来自对韦弗个人通讯设备的监听。因为中继站是摩托罗拉的设备,我们的人只截留了部分通话内容,不过重要部分没有缺失。”胡明慧回答。
“约翰逊记者在哪里?”
“就在查尔斯顿,下榻希尔顿酒店。他预订了今晚飞回华盛顿的航班,时间……三小时后。推测他会在飞机上撰稿,落地后立刻发稿。”
李安然的大脑飞速运转,各种方案纷沓而至。
“联系我们在《邮报》内部的深喉。”李安然果断下令,决定启用一个埋在《华盛顿邮报》高层的绝密线人。
“告诉他,我们有更爆炸性的、关于麦凯恩核心金主彼得·蒂尔在paypal早期融资中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