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确实极具诱惑力。那是一种新式造船技术,能够造出顺风时每个时辰能航行六十里的三百料中型船只。
对于这些以商贸立国的藩王来说,拥有这样先进的船只,就意味着他们与其他地方的联系速度能加快数倍。
在商贸活动中,时间就是金钱,更快的联系速度能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商贸往来,从而带来更多的财富。这是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诱惑。
再者,他们和大明本就有仇。虽然大明的水师厉害,但这些藩王联合起来的水师也不容小觑。而且,大明最厉害的水师将领郑和已经去世,没有了郑和的指挥,大明的水师怎么还可能是当年纵横四海的大明水师呢,这让藩王们觉得这个生意也不是不能做一下。
所有藩王都联合了起来,在宁王的指挥下,各位藩王的水师联合起来,与大明水师展开了水上游击战。他们效仿之前的倭寇,时不时上岸掳掠人口充实自己的国内。
他们的水师与江南士大夫豢养的倭寇可不是一个类型。藩王们的水师是他们花了大量心思培养的,水师官兵训练有素,号令统一,并非是散兵游勇。
而且这些水师不依靠江南士大夫生存,自然也就不认那些士大夫的名号。他们行事果断,该掳掠就掳掠,一旦被明军发现,便迅速四散奔逃。
大明方面,面对藩王水师的不断骚扰,只能将大批军队集中部署在东南沿海,以防止藩王派出的骚扰部队。
即便如此,藩王水师的骚扰行动从未停止。一些沿海的城镇几乎都被藩王的军队搜刮一空。那些百姓也知道这些藩王的士兵主要目的不是杀人,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抵抗。每当藩王的军队一到,百姓们就默契地收拾好东西,跟着藩王的军队离开。
大明的水师虽然一直在努力应对,但由于藩王水师采用的是游击战术,行踪不定,很难将他们彻底消灭。大明的官员们对藩王水师的行为感到十分头疼,纷纷向朝廷上书,请求增派兵力,加强对东南沿海的防御。
作为“立皇帝”的王振,也被藩王们的这一系列行动搞得焦头烂额。大明的兵力虽然众多,但是要布防在整个江南沿海地区,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为了应对藩王水师的骚扰,朝廷就需要不断从其他地方调兵。
王振虽然在成为太监之前也是一个秀才,但是他哪里懂得如何治国,如何调兵遣将,如何维持国库,最多也只能在南京朝堂上向着大臣们耍耍威风,向他们索取一些贿赂填充自己的私房。
可是这些手段在和平时期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这个时候这么做,根本就是在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