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白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有些家族凑不够贩卖的人口数量,却又急需大明提供的武力支持,不得不从大明高价购买武器所花费的钱财。
在人口买卖的初期,被贩卖的人口中大部分是女人,毕竟他们也知道男丁是他们的武力保障,不想卖掉男丁还损失自己国家的实力,而大明对此也没什么意见,毕竟大明也希望通过这些倭女来吸引山东等地的光棍前往东北,增加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稳定度。
但随着贸易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到了后期,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成为了被贩卖的对象。
这一百万人被陆续送到东北五省后,立刻投入到了松嫩平原的开垦当中。一块块原本荒芜的农田在东北被开辟出来。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大量的农具成为了急需品。于是,鞍山的铁矿被迅速开发出来,几万被送来的倭人被安排到鞍山挖矿、锻造农具。
整个夏天,北方地区都在全力以赴地支持东北地区的开发。从山东和北直隶移民了八十万男丁前往辽东省开发辽河平原,二十万男丁前往松嫩平原。与此同时,还有五十万倭人在松嫩平原开荒。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开发也让北方留守的三王捏了一把汗。如果北方地区在秋天没有迎来丰收,那么整个北方都将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需要依赖南方的粮食来供养。
幸运的是,辽河平原因为有着金元时期的开垦基础和明初的军屯,在这次大规模开发后,秋天迎来了丰收的喜悦。一次收获了500万石的粮食,这一成果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相比之下,松嫩平原由于是新开垦的土地,产量并不高。再加上很多土地是在夏天才刚刚开垦出来的,耕种时间较短,所以只收获了两百万石的粮食。虽然产量不如辽河平原,但这些粮食也足以让这里的三十多万人在松嫩平原扎下根来。
这种开发的另一个受害者则是朝鲜。因为耐寒的水稻粮种大多是从朝鲜强行借来的,其中很多都是朝鲜百姓的口粮。
他们不可能反抗大明的要求,也只能在全国把所有水稻给贡献了出来。至于治下的百姓的死活,也只能有一次倾家荡产的向大明的南方购买粮食了。
尽管过程中充满了惊险,但北方三王终于是可松一口气了。这次在北方五省收获的粮食足够养活三百多万人,这对于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可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在松嫩平原还活着的三十万倭人男丁,在朱昭熙的一纸命令下,这三十万倭人承担起了一项特殊的任务——押送三百万石粮食分别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