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法满足单翼飞机对于发动机功率的要求。所以,大家在西线战场上,空中交锋的飞机还都是双翼飞机。不是意识不到单翼机的优点,而是无法做到。
现在,吴维从托卜鲁克游戏空间的战场已经拽出来了十一架飞机,这中间不仅有英国人的“飓风”,德制的bf-109f、ju-87,甚至还有一架意大利人的马基战斗机。现在这些飞机被陆续装船,运回到了的里雅斯特的伊斯莱亚飞机研究所,进行研制和仿制。
在这个世界,由于吴维的反对,德奥帝国的陆海军并没有在大而无用的齐柏林飞艇上浪费数亿克朗的宝贵军费,而是一心一意把研究经费都投入到了航空队的建设方面。在战前,帝国陆军装备的各型飞机有310架,而海军航空队所装备的飞机数量是240架,其中有一多半是水上飞机。
在战争爆发后,交战各国都意识到了飞机在侦察方面的优越性,所装备的飞机数量迅速增加,英军和法军所装备的军用飞机超过了2000架,而德奥帝国,陆海两军所装备的军用飞机超过了2600架。不仅各大发动机工厂都开设了飞机工厂,甚至连伊斯莱亚、布洛姆?福斯、北海和柯尼斯堡四家造船厂也开设了水上飞机制造厂。
问题是吴维原来预计战争会在1914年开始,并没有急于投资开始单翼飞机的研制,这下等于是把自己给坑了。
还好,有从托卜鲁克游戏空间里弄出来的这些飞机,很快就能把德奥帝国的飞机制造水平提升几个档次。至于使用涡轮增压的奔驰db601发动机,吴维估计得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仿制成功。
吴维感觉现在的德奥帝国有些像东方的某大国,依靠外购的舰船、飞机,很快将原先落后西方三十多年的军事装备技术水平提升了起来。
二战和一战的武器装备都属于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的工业技术水平,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仿制起来要更为容易一些。如果是涉及到五十年代以后的电子技术,吴维估计得超消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能研究成功。
那样等于是要把整个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全面要建立并完善起来。
现在还好,只是设计水平和加工工艺方面的提高。
而且吴维并不缺少二战时期的机床制造技术。
这场战争,德奥帝国不能输!
在冬天制订春季作战计划时,吴维还是力主继续在西线采取守势,东线大举进攻,先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另外就是在小亚细亚和阿位伯半岛,德奥方面也要配合巴尔干联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