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们列队等待着下水仪式的开始,而一些高级将领们则在评论着这艘长度超过了130米的巨舰。
已经在帝国海军总司令的位置上呆了二十年的维克多亲王宣布新舰命名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号,其后由黑森的安吉莉卡公主将香槟砸向船头,随着四散的碎片和飞溅的泡沫,船头上撒下花瓣,代表着对新舰的祝福。在阵阵军乐和欢呼声中,巨大的舰体沿着滑道缓缓滑入水中,在海面上击起一层巨大的波浪。
在媒体夸张的宣传下,德意志-奥地利海军建造新的战列舰作用被明显夸大了,而且德国人还在吹嘘说,将在六年内建造八到十二艘类似的一级战列舰。
受英国和德国建造新式战列舰的刺激,法兰西第二帝国海军也宣布即将开工建造一级新的战列舰,至于其他国家……没有了,除了英德法三国,其他国家根本玩不起,唯一一个能造得起这种主力舰的麦国海军还在持续休假中,还没报名要参赛……
由于奥制军舰在1880年的俄土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倒是给德意志-奥地利帝国的船厂拉来了不少的订单。远东的清国,由于以帝师翁叔平等反对洋务的清流派逐渐掌权,为了限制李总督的权力膨胀,于1887年“暂停海防”,停止了向西方购买军舰和自造舰船,海军的建设骤然停止。
除了俄、清和西墨几国,最先向德国购买军舰的反倒是后世内陆国的玻利维亚,其后是秘鲁,与之相对的是智利由于经济上受英国所控制,海军的建设也是依靠从英国购买舰船,被称之为南美的“英国”。
由于智利在麦哲伦海峡和马塔戈尼亚地区的扩张,从而引发了智利与阿根廷之间的领土争端。随后从1885年开始,两国的陆地边境又起争端,虽然两国边界协议文件上都写着以安第斯山脉为分界线,但是具体划分理解却有着极大的分歧。阿根廷人认为应该以安第斯山最高峰为中线划分两国边境,而智利人自认为应该以山脉的自然分水岭为边界。
为此,双方剑拔弩张,开始大肆扩充军备。
鉴于强大的智利海军的现实威胁,原来根本不重视海军发展的阿根廷制订了一系列的海军发展计划,开始大规模从欧洲购买舰船。当本来海军就强的智利又向法国定购了一艘6900吨的“普拉特船长”号铁甲舰后,阿根廷人终于是坐不住了,立刻也派人向欧洲求购军舰,要求最好是现货。
最初阿根廷也是找的英国船厂,不过在经过比较后,又主动地找到了奥地利方面。
当吴维接到报告说阿根廷人愿意出79万英镑来购买帝国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