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远洋货轮的能力,在一战期间曾为麦国建造了四艘排水量一万七千多吨的远洋货轮。汉阳兵工厂在1903年就仿制出了24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并在1915年造出了飞机……
在甲午战争前,泥洪国的工业化速度并不比清国快,最终他们依靠在甲午战争中所获得的将近三亿两白银的赔款,迅速地完成了国内的工业化——这和德意志第二帝国很相似,德国人也是依靠着普法战争中所得到的50亿法郎的赔款,而迅速完成了工业化。
清国最大的问题是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最大的改革阻力来自于皇族和贵族内部,基本上无法推行高层的变革……而军事上的改革有可能导致它被推翻。
与“鬼子六”等洋务派大臣在天津的会见还是轻松愉快的,吴维向几位大臣赠送了镶装了钟表的舰船和火车模型——清国人回赠的礼物要贵重得多,使用黄金、白银所打造的镶嵌了宝石的工艺品和金丝珐琅瓷器。在看到吴维很喜欢吃中式菜肴后,恭亲王又答应送给这位奥地利亲王几名厨子。
在天津只停留了一天,在与直隶总督崇厚签订了一份由奥方“援建”天津机器工厂和唐山煤矿、铁矿的协议后,吴维陪同恭亲王等人乘坐“弗朗茨一世”号装甲巡洋舰在渤海湾转了一圈,其后在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文祥的陪同下离开了天津,启程前往上海。
在天津期间,吴维还坏了左宗棠一件“好事”。
左宗棠很早就见识过军舰的威力,在收复安庆之役中,奥国“赠送”和两艘700吨的近海蒸汽炮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在督闽期间,就打算自己造轮船,正好法国人也想出售他们在宁波所开办的一座经济效益不好的船厂。
其时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正在为左宗棠联系购买机器设备,准备开办船厂和船政学堂事宜,结果自从访问了天津离开后,朝廷却没有批准左宗棠奏请开办船政的奏折,理由是朝廷已经决定在天津兴建船厂,并将扩大彭玉麟在南通州已经开办的江南水师船厂规模。
这是吴维的建议。
在西方国家,海军对于高层政策的影响日益深刻,而且由于海军的特点,对于世界变革和新的科学技术、工业技术的发展方向要敏感得多。
在另一时空,由于船政学堂设在地处“偏僻”的福州等原因,一群说福州话的“闽党”海军军官饱受排挤,对于远东高层政治格局的影响微乎其微,成了一群游离于“体制外”的孤独团体。吴维只是尝试着改变一下而已,并不知道它会起到什么作用。
至少出身直隶或是两江的海军军官对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