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宓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完全没错,他真的是天生为了数学而生的那种人。”
纪文静“啧啧”感慨了几声:“不过呢,天才级别我等凡人羡慕不来,只有靠勤奋来弥补了。”
这话让唐宓心有戚戚。
“行了,你去忙你的吧。我得回去看书了。”
纪文静摆摆手,抱起笔记本回了房间,片刻后卧室灯光亮起,唐宓透过缝隙发现,她正靠在床沿啃书。
也真是辛苦,旅行回来还没休息就陷入了下一轮苦读,由此可见,正儿八经靠自己能力去国外名校读书的,都不可能浪费一点时间。
两周时间后,唐宓已经很熟悉美国的生活了。跟纪文静说的一样,外面吃和自己做各占一半,吃饭大部分时间是和李知行搭伙,每个周末,两人会开车去中国城扫一堆食物回来,做上好几个菜,比如卤上一锅肉,平时热一热就吃。她从小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外婆在田地里忙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做好祖孙两人的饭菜,她自觉厨艺水平一般,做饭追求快速简单,但无论是李知行还是纪文静都对她的饭菜赞许有加。
生活很顺利,学习也上了正轨。
唐宓来美国是学习的,她选了能力范围内所有的专业相关课程,课表几乎是满的。李知行知道她的聪明和努力,但是看着课表也有点为她担心。美国的课程和国内的课程不太一样,语言关是个问题,就算能克服语言关,课外作业也不那么简单。
唐宓掷地有声:“每个学分都是钱啊!”
她用一种奇特的公式计算学分的价格。这四个月的机票和生活费是固定成本,学分则是变动的,选的课程越多,学分也就越多,每个学分均价越低,自然也越划算。
李知行听完,失笑道:“这么实际的计算方式真是具有商学院特色。”
“我不能丢学校的脸。”唐宓说。
她是这个交换生项目开展以来的第一个学生,绝对要做到最优秀才能不辜负母校和导师。
她每天早晨的时候搭李知行或者纪文静的便车去上课,因为课程多,学分也多,写各种各样的论文参加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不得不说,美国顶尖商学院的学习环境确实优于国内,就连教材都编得更好一些,而图书馆里的资料和论文之丰富,在深度广度上无限地扩充了唐宓的知识面。她抓紧课外的每一分钟阅读国外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和最新论文,一个月下来,笔记至少记了十万字。
撇开语言上的陌生感,课程和作业的难度都和国内相差不太大,她完成得非常顺利,每次“p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