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卫东叫她出去:“不是说你在国内学不到东西,但是金融经济这类专业,始终是西方社会的产物。见识下西方的商业学院的培养制度,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对你以后的发展有好处。”
外婆也是一样的观点,说有机会就要争取。她说,唐雪当年想读书都没机会,现在机会送上门了怎么可能放弃呢?
“差钱的话,我这里有。”唐卫东说。
“我有钱的。”唐宓摇头,“高中毕业的时候,舅舅你给我的那笔钱还在。”
当年唐卫东给她的那笔钱是十万,这十万不但还在,而且还有多——她试着炒了几次股,小赚了一点,足以抵消这些年的通货膨胀,这笔钱负担往返的机票和在美国四五个月的生活费,完全足够。
唐卫东对她鼓励地笑。
“那就没什么可担心了,去试试。不出去闯一闯,怎么会知道天有多高呢?”
“嗯……”
回京的火车上,她接到了李知行的电话。
当时唐宓正看着高铁外的风光沉思出国交换生的利弊,看着手机上的一串古怪号码,接听了电话。这大半年来,两人联系一直没断,大多数时间是视频聊天,直接打电话的时候也是有那么几次。
“唐宓。”李知行半句废话没有,“你要来伯克利?”
唐宓吓了一跳:“你怎么知道的?”
“你舅舅打电话告诉我的。”
唐宓抿了抿嘴,想着舅舅的嘴居然也挺不严的。
“也不是百分之百,学院给了我一个去交换的机会,但我还在考虑。”
“机会很难得,我想你导师也跟你说过了,往年京大的交换生很少来伯克利这种顶级名校的。”李知行很认真地说。
“可那是去美国啊……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习惯。”
李知行微笑:“不用怕,有我在这里。”
窗外的风光一闪而过,唐宓抿了抿嘴,轻轻“嗯”了一声。
她回到学校马不停蹄地准备剩下的材料,再次递交到院办后的两个星期,学院通知她,她可以开始准备护照和签证了。出国这事儿,她没有任何经验,在她摸索阶段,李知行发了一封长达几千字的邮件过来,密密麻麻写上了一切注意事项,譬如面对签证官应该如何回答,还有需要带去美国的资料和行李。
“真的很复杂。”她感慨道。
“这可不是从一个省到另外一个省啊。”李知行在屏幕那头说,“好歹也是出国留学,手续不会太少。”
“确实是。”
他最后强调:“有不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