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的朝臣整齐跪地。
“臣等恭迎太女入主东宫,恭迎东临君入主东宫。”
因金吾卫的阻拦,只能在远处观望的百姓听见动静,纷纷跪倒,扯着嗓子胡乱呼喊。
“草民给太女请安,给东临君请安。”
“太女千岁,东临君千岁。”
“草民前日去庙里上香,特意为太女和东临君求了一卦,道祖说你们的天赐良缘!必定能白头偕老!”...
“草民的女儿在民学读书,是上旬考核的头名,拿回家五两银子。草民要给太女和东临君送新婚贺仪,求千岁成全!”
“草民并非有意对着太女殿下流鼻血,请殿下恕罪。”
纪新雪和虞珩沿路百姓热烈的祝福下回到宫中,继续尚未完成的大婚和册封。
与此同时,每隔半刻钟,金吾卫便会告诉仍旧停留在距离宫门百米的位置,迟迟不肯离开且人数月来越多的百姓,大婚和册封有何进展。
除非长平帝突然要迎娶继后,否则整个长平朝都不会有规模比储君大婚更盛大的婚事。折腾人的程度,也远非寻常。
对于纪新雪和虞珩来说,唯一的安慰便是有人陪着他们折腾。
他们跪,不仅朝臣得跪,因为大虞立储前来朝拜的小国使者也要跪。
如清河郡王这等地位非凡的宗室长辈,也因君臣有别,在清河郡王世子的搀扶下跪了两次。
好在礼部官员有先见之明,提前准备了各种祭文。
磕头磕得头昏脑涨的纪新雪和虞珩仗着读书时未曾懈怠,当场仿写出数篇立意不同却更加深刻的文章。向朝臣证明,没有‘小抄’,他们也行。
这样大喜的日子,哪怕是私心再重的人,也不会因为东宫之主展现才华不高兴。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本就热闹非凡的大殿,像是兜头浇下整盆的热油,顿时变得更加喜庆。
随着长平帝将崭新的金印和金册,正式放入纪新雪和虞珩手中。
哪怕原定于后日的太庙册封无限拖延,只要没有长平帝的明旨废太女和东临君,纪新雪和虞珩就会是东宫唯二的主人。
“儿臣必不会辜负阿耶的厚望。”纪新雪和虞珩异口同声的道。
“好!”长平帝亲自弯腰,轻而易举的提起已经接近力竭的两个人,眼底皆是骄傲和信任,“吾记得你们的话,你们也不许忘记。”
苏太妃最宠小辈,见不得长平帝这等毫无顾忌的给孩子施压的行为。
她正要劝长平帝莫要在纪新雪和虞珩大婚的好日子,还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