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天下一统的虚名,还是更看重对蜀地的实际掌控?”
“正是此理。”李彻赞许地点头,“朕查阅过此人的生平政绩,他并非贪恋权势之辈。”
“有意思的是,魏家与皇考还有一段陈年私仇......”
说罢,李彻将当年庆帝如何用计射杀魏训之父的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林清源。
这段隐秘关乎先帝声誉,李彻能如此坦然相告,显见对林清源的信任。
说完往事,李彻目光深邃地看向林清源,问道:“以你之见,皇考当年所为,是否违背了道义?”
这是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林清源沉吟片刻,并未回避,坦然回道:“臣以为,先帝放弃的是道义虚名,追求的是更长远的目标。”
“行此非常之事,固然留下了背信的污点,但却因此瓦解了蜀军斗志,避免了长期战争带来的更大伤亡。”
“天下一统的进程加快,无数将士与百姓因此得以活命。先帝以个人声名为代价,换取家国天下的早日安定,奸计之中也有道德所在。”
李彻闻言哈哈大笑:“先帝若在天有灵,定会喜欢你!”
他站起身,在殿内踱了两步,再次感叹:“这魏训也不错,有杀父之仇,却能跳出私怨,以蜀地大局为念。”
想到这里,李彻收集人才的癖好又发作了。
“朕真想让他入朝为官,他若肯来,朕直接给他个三品大员!”
随即,李彻心念已定,对林清源道:“给魏训的回信,就由你来执笔。”
“你替朕告诉他:蜀王之位,绝无可能!”
“朕非但不答应他的条件,还不允许他和罗月娘继续留在蜀地,待投降之后,必须举家迁入京师!”
李彻嘴角勾起笑容:“一个治国安邦的能臣,一个骁勇善战的巾帼将军,正该来朝廷扬名立万,窝在家里有什么出息?”
“臣,遵旨!”林清源躬身领命。
随后立刻走到一旁,也不拘束,直接跪坐在地面上。
从怀恩手中取过纸笔,略一思忖,便奋笔疾书起来。
他这样的小官,自然是不可能在宣政殿有专属座位的。
李彻看着他这般,不禁微微蹙眉,对身旁的怀恩吩咐道:“去给林检讨搬个座来,以后这个座位就设在此处,不必撤了。”
怀恩闻言心中一震,连忙应喏,随后亲自搬来一个锦墩,轻轻放在林清源身旁。
林清源正写到关键处,感受到身旁动静连忙停下笔:“臣,谢陛下隆恩!”
李彻笑着摆了摆手:“专心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