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需要拥有Personal characteristics,为了一些实验方式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
温余往往会在实验期间租下一个小房子作为自己的“实验室”。
这次的实验主要是想要了解所谓的标签化到底对一个人有多适用。
因为实验短则2-3天,长则几年。温余在不需要为了实验扮演角色的时候总是把脸崩的紧紧的,就好像人一生能做出的表情数量有限,所以总是面无表情一样。
温余的实验中三大常见问题,可实行性,道德和理论精确性他只在乎一个,对他来说在实验中创伤的人不过是为了研究做贡献而已。
他这次的实验对象经过长时间踩点观察来作为初始状态的对比,一位准大一新生。
看着被磁铁吸在墙上简化过的资料,一位未来很有可能收到大众观察的男生。这对观察他的行为变化很有帮助。
根据温余实地考察,身高,长相,兴趣爱好都脱颖而出。一位唱歌好听的帅哥,几乎很难想象到他一旦决定涉足互联网和娱乐圈有什么理由没有水花。
理论来说,由上位者给下位者贴标签会更方便下位者把标签当作一种预言。
所以温余选择的第一个身份是石凯节目声入人心里的监制。他没有过多和石凯相处,但是刻意的展现出他的专业性和他在组里的地位。
在他把自己的角色铺垫好后,假装无意识的给房间外踌躇踱步的石凯贴上了第一个标签。
他在录制结束后和导演聊天,两人围着摄像机看画面。
“穿运动服的这个,有点青涩,但还不错。”旁边的导演听了这话摇摇头。“好像还差点意思。”
温余拖拽着画面“不管怎么说,胆量值得赏识。从这里往后五分钟都剪掉”
旁边的助理一边记下一边和温余搭话。“监制觉得他有前途咯?”
“有,觉得他以后肯定是正经当明星的料,就是要沉淀沉淀。”温余再次指向画面。“这段要保留,一看就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