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政治狂人同时也是个外行,这样的人最好驾驭。
朱尔典想起了他跟袁世凯初识的时候,袁世凯也是个政治狂人,不知天高地厚,激进狂妄,锐意进取,跟李安生颇有相似之处,也许正因为有许多的相同点,两人才能互相扶持。
朱尔典跟袁世凯的交往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前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期间,是他影响了袁世凯,使对方认识到了大英帝国的强大与先进,从此成为了坚定的英国人的朋友。
袁世凯也是这样,在许多地方有天才,同时又在许多地方很是外行。
这正是他能够加以引导与利用的地方,他们两人是一样的人,对于李安生而言,只要让他认识到大英帝国的不可战胜,以及强大的实力,必定会跟袁世凯一样,折服于大英帝国的荣耀之下。
英国扶持日本,是为了制衡日益强大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但是他也怕日本势大难制,在中国利益上会反过来损害英国。
这在英国本土有一致的共识,所以,在中国利益的保证,也需要中国逐渐的壮大些实力,更加开放更加的民主,这是英国乐于见到的。
英国在中国市场上的贸易份额,当时中国的进口产品中,七成以上来自英国(含香港),在华的外企,60%以上是英国或英国参股的,而且自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实施关税保护,欧洲列强起而效仿以来,英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挑战,因此东方市场对帝国更显重要。
朱尔典很希望能够尽快的像当年他引导袁世凯一样,能够将李安生说服。
最起码,这是个手段非凡的人物,在上海的这么短时间内,风生水起。
耶松船厂的悲剧不能不防备,英国资本在上海以及长江流域的实力,很有可能因为李安生而发生大的变故。
英国金融界的在华投资,近十余年来,汇丰等英国银行在华放贷额达白银2.06亿两,英国“炒房团”在华房地产投资达5100.5万美元,到目前为止,英国握有清政府2.2亿的“欠条”,是中国头号债主。
这些利益都需要一个稳固的统治阶层来保证,中国首先不能乱,英国在华利益代言人必须要可靠。
李安生并不清楚,朱尔典打起了他的主意,想要将他引导为大英帝国的粉丝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