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团扇的新娘子娇艳得就像一朵带着露珠的姚黄牡丹,晃住了太子的眼。
到底是十七岁的少年人,再是被卫佳音哄得团团转,本质上也是爱慕美色的。郑氏如此艳丽妩媚,又小意温存、温婉娇柔,太子三魂六魄就去了一半。一夜雨露后,原本对太子妃的三分满意就成了七分。
而后见太子妃接见良娣们朝拜,端庄大方、温和宽厚,和两个良娣相处如姐妹一般。这七分的满意,终于加成了九分。太子便觉得卫佳音平日灌输给他的郑氏善妒的话不准,还是母亲韦皇后老姜更辣,看人的眼光更准些。
那两个良娣出身比不过太子妃,但是容貌也都不差,比起卫佳音都要好些。沈氏娇柔,郭氏爽朗,两人连同太子妃一起齐心合力地侍奉着太子,顿时教太子犹如跌入了蜜罐的老鼠一样,乐得爬不起来,便把卫佳音抛在了脑后。
卫家左等右等,都没等到赦封的诏令,却是眼睁睁看太子娶妃纳妾。卫佳音在家里哭得眼睛都要瞎了,却是无可奈何,只得将丹菲恨出了血,做了个小人整天扎。
丹菲活蹦乱跳地继续过着自己清闲的宫婢生活,完全不受影响。可卫佳音眼看就要满十七,却是等不得了。卫家见皇家无意纳这个女儿,只得赶紧给她另说亲事。
只是卫佳音当初和太子恩爱之事闹得满长安皆知,哪家又乐意娶她去做新妇,给自己儿子添堵?门当户对地谈不拢,主动求上门来的都是些攀权附势的小门小户,卫家又看不上。
没想这还不算完。太子大婚不久后,京中就流传着一则闲言,说卫佳音那日在宫中跌伤,血流不止。太子见之发狂,发誓非卿不娶。韦皇后却反而出来怒打鸳鸯。
这话明面上似乎是在传诵卫家女郎和太子的爱情,可仔细分析下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好端端地跌个跤,怎么会血流不止。太子见心上人摔伤了,应该帮着救治才是,怎么却是发誓要娶她?太子娶卫家女儿也无可厚非,皇后为什么又要反对?
流言越说越悬,等传回宫里,传进丹菲耳朵里时,就已经变成了“卫家女儿与太子珠胎暗结,跌伤小产。太子才会娶她以弥补。皇后却是觉得卫氏轻浮,名节有损,不肯要她做儿媳妇”。
丹菲处在深宫中都听说了这则传言,作为话题主角之一的卫佳音怎么会没听到?她当天就闹着要上吊,被家里人救下来了,次日又跳了湖。卫家水塘不深,没淹死她,倒是让她得了风寒。病着半死,卫佳音又闹出割脉和撞墙,均都被家人奴仆拦着,未能成功。
“真要寻死,哪里有死不了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