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儿走后,没一会,张母就过来给女儿送饺子,见大门敞开着,不禁心生疑虑。
小声嘀咕了一句,“这孩子,咋也不知道把门关上,这若进来个讨饭的,岂不是得吓一跳。”
此时,文秀正在厨房炒菜,公公极少登门,难得过来一趟,只做一道菜,似乎有些不大好。
家中连个小狗也没有,来人也不知道,直到张母跨过门槛,这才发现来人了。
“娘,您咋过来了?”以往这个时间点,娘家正在吃午饭,文秀不禁有些诧异。
“这不是你弟弟馋饺子了,娘就多包了些,心思女婿不在家,给你送一碗,也省得做饭了。你这是在干嘛?可是家中来客人了?”
张母看到锅台上,不仅摆放着一碗蒸肉,一份青菜汤,一盘炒鸡蛋,锅中还竟炒着大白菜。
虽然女婿收粮,贩卖布匹,比种田收入要多,但过日子却特别节俭,通常情况下,皆是一饭一菜,吃饱即可,说是要攒钱买房。
还真是破天荒头一遭,见他们如此慷慨大方,一次竟做了四道菜,不用想也知道,家中必是来了客人。
“家中确实来人了,但也算不上是什么贵客,而是我公公,宝哥去接他了,估计也快回来了。娘,您也是的,好不容易包一次饺子,咋还给我拿这么多,弟弟妹妹能吃得饱吗?”
文秀瞥了一眼篮中,满满一碗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饺子,一看便知,这是刚出锅,就给自己送来了,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咋就吃不饱了,我可是足足包了一盆呢!光是大白菜就用了两颗,肉还没算,你是我闺女,不惦记你,惦记谁?还有,你公公那是怎么回事?他不是一直在你大姐家养伤吗?”
自己这辈子只生了三个儿女,明明是一母所生,大女儿乖巧懂事,勤快能干,还有一手好绣活。
小女儿却截然不同,性格犹如脱缰的野马,每天都不安分,不是同村里的男娃娃去后山打鸟,就是和小姐妹跑去别家大门口看热闹,极少在家安分地待着。
让她做绣活,简直比要了她的命还难,总是百般推脱,还说将来找婆家,直接告诉对方自己除了吃,啥也不会,免得嫁过去,所有的活都让她一个人干。
你听听,这是一个还未出阁的姑娘家,能说出口的话吗?
最让人恼火的是,她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说,即使嫁人生子,也绝对不会下田,要学着做买卖,这样就可以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免得把她那白嫩的脸蛋给晒黑了。
一想到性格过于活泼的小女儿,张母就感到一个